江苏省海门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省视/省事 伺候/伺机 弹道/弹丸之地 B.行伍/道行 着笔/着手 扛旗/力能扛鼎 C.瓶颈/脖颈 差劲/差使 刊载/文以载道 D.遗产/遗赠 强迫/强制 粘贴/拈轻怕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B.这次扇动翅膀的蝴蝶,并非来自神秘的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而是来自同样神秘的中东迪拜,迪拜的金融风暴迅速蔓延,全球股市震荡下挫。 C.12月4日深夜,俄罗斯的一家夜总会发生了有两百多人死伤的严重火灾,事发现场没有发现恐怖袭击的痕迹,相信是由爆炸发生后恐慌情绪引起的踩踏事故以及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 D.国务院足球工作调研小组认为,大部分国内球员的收入和外界传闻的严重不符,球员们虽然收入不高,但是被欠薪严重,这使得部分球员铤而走险,参与假球和赌球等不法活动。 3.下面是汪曾祺的《葡萄月令》中的几段文字,阅读后,请用4个词语依次概括“葡萄上架”的过程。(4分) 三月葡萄上架。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手指一样地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 ▲ ▲ ▲ 4.将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文意思。(5分) 岭南文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特征是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它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固有的 本土文化,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匡:匡正,纠正。 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死:为动用法,为(之)死。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贫穷。 D.贵轻重,慎权衡 权衡:指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6.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3分)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B.“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是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管仲达而念旧,富贵不忘本的一面。 C.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盛起来。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意,精于谋略,善于因势利导为政,纠正了齐桓公的许多失误,政绩显赫。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将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伯父讷,广州刺史。父察,安城太守。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其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翻,欲强起之。翻曰:“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强逼!”翼又以其船小狭,欲引就大船。翻曰:“使君不以鄙贱而辱临之,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节选自《晋书》) (1)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3分) ▲ (2)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3分) ▲ (3)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翻,欲强起之。(4分)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有关问题。(10分)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叹其用叠字之工,请说说它的妙处。(2分) ▲▲▲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一句的?(3分) ▲▲▲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可谓“层深而浑成”,这二句表达了哪几层意思?请作简要分析。(5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明修栈道, ▲ 。(司马迁《史记》) (2) ▲ ,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3)众口铄金, ▲ 。(司马迁《史记》) (4)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 ▲ ,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 ~ 14题。 寺庙,深呼吸的地方 李汉荣 在村庄里、街市上步行,呼吸着人的气息,常常有一种淤塞的、被围困的感觉。世俗气息太饱和了,反而呼吸困难。这时忽然看到一座寺庙,古色古香的建筑,静谧的院落,还有那几人合抱的古柏、古银杏树,都把人从“此刻”拉走,让你返回到渺远的过去。时间链条在此刻中断了,你似乎进入到无时间状态,进入到时间之外的某一个瞬间,其实是进入到时间深处,进入心的深处。那些相貌高古慈祥、静坐冥思的僧人,也让你浮躁的心顿时清凉许多。寺外是红尘滚滚人欲滔滔,而他们沉浸于寂静空明的天地化境之中,在无量的深井里打捞宇宙万象的倒影,领悟镜花水月的空灵之美。望着他们那安详的面容,如同望这汹涌大海里肃然站立的冰山,你那颗随波逐流的心也变得宁静和洁白——至少在这个时刻。波浪不能带走一切,海底的蚌,正在幽暗中搜集月光提炼珍珠。 我有时觉得真正的信仰是人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无信仰的世俗生活是一种浅呼吸,是和与自己有具体关系利益的人与事物建立能量或空间的“共享机制”,是大气层以下的局部空间的浅呼吸、小呼吸。而信仰生活是一种“深呼吸”,是超出空间利益之上,与整个天地宇宙、与全部人类精神史发生联系的深呼吸、大呼吸,它扩大我们心灵空间和精神的“肺活量”,它把局限于物化世界利欲空间的小人格提升至与天地人神共在的大人格境界。一个人乃至一个种族,若只有小呼吸、浅呼吸,而没有深呼吸、大呼吸,要造就精神恢弘博大、气度浩瀚从容的人格境界和人生情调,是深可怀疑的。 我对那些没有信仰生活、缺乏内心操守的所谓大人物,历来缺少信任和敬意。即使他们时常摆出大的架势和姿态,但终掩饰不住他们那灵魂的小。那“大”实在是装出来的。他既不与天地通,也没有通过信仰生活让自己有限的小我与普通人类精神和无限宇宙精神融合起来,他怎么能“大”得起来?他没有“与天地参、与天地化、与天地合”的深呼吸、大呼吸,他哪里有什么浩然之气? 有时候我又想,这个小小地球不正是坐落于宇宙深山里的一座古庙吗?那么每一个生命都是这座庙里的僧侣了?无论在家出家,我们都在同一座古庙里,我们都是修行者,研习着生的功课和死的经典,在永恒的长河里做着竞渡努力。那么,暂且把过多、也过于虚妄的欲念放下,让我们对着无穷浩渺的宇宙,做深呼吸和大呼吸…… 11.文章开头写“在村庄里、街市上步行,呼吸着人的气息,常常有一种淤塞的、被围困的感觉”。这样写用意何在?(6分) ▲▲▲ 12.文章中写了“浅呼吸”、“深呼吸”,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6分) ▲▲▲ 13.作者在文中说:“波浪不能带走一切,海底的蚌,正在幽暗中搜集月光提炼珍珠。”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 14.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人们“暂且把过多、也过于虚妄的欲念放下,让我们对着无穷浩渺的宇宙,做深呼吸和大呼吸……”,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 ~ 17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