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2.在“他”离家时,为什么要插入儿子一动不动地“盯”一只黑蝴蝶的描写。(6分)
    答:
    13.小说为什么一再叙写父亲对儿子的思念?(4分)
    答:
    14.为什么“他”看见小木盒里的黑蝴蝶,“眼泪就流了出来”?(9分 )
    答:
    六、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诗意与温情
    ——读迟子建散文
    梁 海
    虽然大量的小说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过云层的晴朗》、《北极村童话》等作品,给迟子建带来了诸多美誉,但是,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那种温馨、恬静,还有里尔克式的“还乡”,都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迟子建的散文毫不逊色于她的小说,它同样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
    无论小说还是散文,迟子建的创作都执著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她的散文很大一部分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对人间亲情的眷恋。《灯祭》、《我的世界下雪了》、《伐木小调》、《两个人的电影》、《龙眼与伞》、《年画和蟋蟀》等作品,推开了我们那扇早已被世俗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在山间林谷的茅屋中聆听夜晚的溪水潺潺,在月光如水的倒影中品味清幽的夜色,在暮色的余晖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这些曾经离我们近在咫尺的温馨,如今却如童话般遥不可及。迟子建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灵性中构建着人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迟子建的文字并不总是徘徊在记忆的长廊中,对于现实她也始终未曾忘怀。那些叙述游览各地见闻的游记,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风光、民情风俗,而且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道出了生命的箴言。她对形而上的构建,并不是故弄玄虚地刻意去增添厚重,也不是自我才情的浅薄卖弄。这使她的散文明显有别于小资做派,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她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之中,超越了冰冷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在一只向着高处的佛龛不断攀登又不断失败的虫子的身上,作家感受到了“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在故乡失眠的长夜中,大自然抚慰了她失去爱人的痛苦,“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在与母亲旅游的途中,她体会到“其实风雨也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甘霖,它可以升华苦难、化解悲伤,教人以慈悲心对待尘世的荣辱。人生哪有一路的晴朗?波折起伏,最能修习心性;动荡颠簸,才会大彻大悟。”的确,生活总是以残缺的形式表现出与理想状态的距离。正是从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乖违中,作家以温情的笔触,让我们在晦暗之中读出了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神性的渴望,以及那种永远以不屈的勇气构筑起的希望和信念。
    我想,迟子建笔下的温情和诗意,并不意味着温情主义的浅薄和局限,它恰恰表现了作家的责任感和写作伦理。在我们这个时代,温情和关爱这些闪烁着诗意光芒的东西,比批判和针砭更能够给予人们挣脱阴郁的希望。苏童说,迟子建关注人性温暖的主题如此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我认为,正是在人性温暖的理想支撑下,迟子建让我们看到了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精神的光辉。
    ——选自2009年12月22日《 人民日报 》
    1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迟子建的散文的小说都写得非常成功,而且能够执着地表达相同的主题。
    B.迟子建的散文能够透过自然风光、民情风俗,表达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C.迟子建的散文通过描写不如意的生活表现人们的不屈和顽强,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D.批判和针砭不能给人挣脱阴郁的希望,所以迟子建要以温情和诗意作为主题。
    16.作者认为迟子建散文中的温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6分)
    答:
    17.为什么说迟子建的散文富有诗意?(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结局”是一个中性词,人们都希望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往往难于避免不愉快的结局,但也有的却是相反。幸福的结局使人完美,不幸的结局使人毁灭。事情有开端就一定有结局,如相遇、相识、相谈、相知、相别、相思……但也有人认为古往今来,多少凄楚动人的故事所以百世流芳,却是因为它们永远不会有什么结局。
    请以“结局”为题,写一篇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加试题(40分)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19.请用斜线给原文中划线的文言文断句。(6分)
    孟 子 曰 势 不 行 也 教 者 必 以 正 以 正 不 行 继 之 以 怒 继 之 以 怒 则反 夷 矣。
    20.孟子认为,父亲教育儿子,而儿子不接受的理由是什么?(2分)
    21.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相处的原则是什么?(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在下列各项中,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雷雨》的典型细节,反映了深而广的社会内容 。如“吃药”“电线”“绣梅花”等细节,在刻画人物上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在情节展现中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丰富了情节,突出了戏剧的动作性。
    B. 《红楼梦》中的诗词能和人物、故事紧紧揉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中,从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C.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D. 傩送外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他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E.《阿Q正传》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23. 简答题(10分)
    (1)请分析《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特色。(5分)
    答:
    (2)请概述《哈姆雷特》的三条复仇线。(5分)
    答: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海上的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1927年1月。
    ——选自《海行杂记》
    24.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太阳的。(9分)
    答:
    25.阅读思考倒数第二段,说说最后一段中作者称赞“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的原因。(6分)
    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