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删改)
    注: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太尉是其谥号。 ②汾阳王:郭子仪。 ③窜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名字列入其中。 ④戢:jí,管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领:领导
    B.既署一月署:暂时代理
    C.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白:禀告
    D.然终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大乱,若何臣死且不避
    B.吏以告泚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何敢言我何故而至此
    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幸教晞以道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不然,籍何以至此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太尉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率军借驻在邠州,放纵士兵干强横不法的事,邠州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乱。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邠州,先是抓了郭晞部下犯事的十七人,并砍头示众,后仅带一跛足的老兵前往军营,说服郭晞,邠州从此无祸乱。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15)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4)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5)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四.语言积累:(10分)
    课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人杰地灵, 。
    (2) 潦水尽而寒潭清, 。
    (3)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6)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 7 )关山难越, 。
    四、 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魏野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寻真误入蓬莱岛, 香风不动松花老;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采芝何处未归来? 白云遍地无人扫。
    15.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确相似,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3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在无人的地方(时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要写成诗歌。
    高二语文答案:
    1.D
    A. 瓮牖(yǒu) B选项 睥睨( pì ) C(qiǎo)悄然
    2.B,应为“向东”,名词作状语
    3.C(固:实在)
    4.D(A.顺承B.并列C.顺承D.转折连词,却)
    5.D(A北,向北走,名词作动词用;B东,向东,名词作动词用;C怪,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诧异)
    6.D(这,这样。A其中的/它;B形成/句末,表疑问语气;C结构肋词,的/代词,指代美丽的山石)
    7.B(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
    8.C (C、敬词,相当于“您”。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B、入睡/不出声,保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D、天性/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9.C(转折连词,然而,但是。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表原因;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10.C(临近,走近/从高处往低处看。A、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B、草和树木;D、凭借)
    11.B(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12.C(谋划,筹划)
    13.C(来,连词/拿、用,介词。A.就,副词。B.和、同,介词。D.替,给,介词。)
    14.B(众人)
    15.B(A.应是周瑜认为鲁肃是奇才,才与鲁肃结下深厚情谊。C.鲁肃认为在投降后仍可做到州郡长官的是他自己,并非孙权。D.鲁肃是佯装自打以激励孙权图谋天下,不是“恃功自大”。)
    16.A(领:兼任)
    17.C(就,连词,表顺承;A将,副词/尚且,连词;B介词“把”/连词,表目的;D怎么,副词/什么,代词)
    18.B(都是状语后置; AD是一般句式;C“何以”是介词宾语前置)
    19.D(应是段太尉的女婿接受了财物)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中富有钱财,生性乐于施舍。周瑜任居巢县令,带领几百人专程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大圆仓的米,各有三千斛,鲁肃便指着其中的一仓米说送给周瑜,周瑜愈加知道鲁肃是个奇才,于是就结为亲密好友,结成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的情谊。袁术听说鲁肃的名声,派人前来任命他为东城县令。鲁肃看到袁术没有法纪制度,认为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扶老携幼带领一百多个为人轻生重义、勇于急人之难的青年,往南到达居巢投奔周瑜。这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就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喜爱他。众宾客结束谈话后退出,鲁肃也告辞离去,孙权就单独叫鲁肃回来,合坐一席对饮,(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尽取长江流域,并占为己有,然后称帝建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啊。”孙权更加敬重他。
    适逢孙权得到曹操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要误害将军,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罢了,而将军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操,曹操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随带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操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后来刘备到吴京城会见孙权,请求统管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共同抵御曹操。曹操听说孙权拿土地资助给刘备时,他正在写信,惊愕得连笔都掉到了地上。
    鲁肃死。孙权给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葬礼。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我称帝这件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天下的局势啊。”
    【考点说明】本题考察鉴赏诗歌的结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
    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
    贾诗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自答。
    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无具体行踪,“采芝何处未归来”。
    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话体现诗意;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蓄简练;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问自答,透露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描为主,青松、白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评分说明】答出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如“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可得2分,但三个方面均需答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