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②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③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④ 士以此爱乐为用 [ A.两个“乃”相同,两个“用”也相同 B.两个“乃”相同,两个“用”不同 C.两个“乃”不同,两个“用”相同 D.两个“乃”不同,两个“用”也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是杀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分) (2)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2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B.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D.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22.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 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六.24.问答题(6分)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面目各具、个性鲜明,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文学创作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常给人以深刻印象。请从下面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说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为什么?不少于80字。 ⑴刘邦和项羽 ⑵孙悟空和猪八戒 ⑶林黛玉和薛宝钗 七.25、作文(70分)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他独守清醒,决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最终自投汨罗,甘赴湘流。 史迁竭忠尽智,反受宫刑。虽肠一日而九回,汗发背而沾衣。但隐忍以活,不辞粪土,终于写就《史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B.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鸿门宴”结束后,亚父范增很气愤地慨叹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是一个惊人的预言!古今中外都曾有过惊世骇俗的伟大预言,给人类以震撼。 请以“预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 B A确实知道;C确定了日期;D别的缘故。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词义正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一定要回到原文,从上下文的脉络去推断词义的正确与否。 21. D ①被,②到;A动词"到、去、往";B语气副词,表希望;C介词"把"。 22. C 甘罗的功劳,一是劝说张唐出使成功,二是说赵,使秦广河间、增地盘,封甘罗为上卿是因为后者,含有①④⑤的应排除。此题考查辨析并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关键的是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明确题干对所查信息的定性,它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二是要能判断各选项所代表的内涵;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筛选。另外,从应试技巧的角度看,这种类型的题最好用排除法。 23. C 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此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关键在于要能读懂文章没有明确说出但明确表示出来了的信息。 24.略(必须有比较,突出“更”字!) 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