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箱子岩知识精讲(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四、(21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为画线的地方断句,并翻译加曲线的句子。(9分)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1)用“/”给画线的地方断句。(3分)
    古 者 易 子 而 教 之 父 子 之 间 不 责 善 责 善 则 离 离 则 不 祥 莫 大 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子之不教子,何也?(3分)
    ②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2)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五、(12分)
    16、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6分)
    新华网曼谷9月20日电 泰国政变产生的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主席、陆军司令颂提上将20日发表电视讲话,称政变对于恢复国家团结是必要的,他保证将尽快还政于民。
    颂提在陈述发动政变的原因时说,鉴于泰国政治矛盾久拖不决、经济遭受严重伤害、社会长期混乱的现状,泰国海、陆、空三军及警察决定联合发动政变。他表示,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无意独自管理国家”,该委员会“将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尽早还政于民”。
    颂提当天下午在会见各国驻泰使节时说,发动政变、取得政权是出于推动国家民主进程的多种考虑,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将在两周内任命一个文官政府来管理国家,并将于明年10月举行大选。他还表示,在国外的他信及其内阁成员可以回国。
    答:
    17、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6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答:
    六、(15分)
    请在以下两类选考题中任选一组作答,不跨大类选做小题。
    选考(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0题。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8、“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从全文看,文中画线的这句话有何作用?(4分)
    19、文中画线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请补出这句话蕴含的潜台词。(2分)
    答:
    (2)这句话在作品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0、请找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6分)
    答:
    选考(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21~23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研究和谐社会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吴晶 熊争艳 崔清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将作出重要决定。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种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十多倍。(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
    21、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请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5分)
    22、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不超过80字)(4分)
    23、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50字)(6分)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时中州(河南)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奋然立志,准备东上泰山,作一次壮游。计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于是打算南下长江、汉水,计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再估量一下自己的寿命,却已经来日无多。于是悲愤交加,郁郁而死,落得一个被蝼蚁之辈耻笑的下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A 蹴 cù, 其余读 jìù ;B duō chuò zhuì chuò; D zhàng zhǎng cháng cháng)
    2、答案:C (A、无所不用其极,指无处不用尽心力,今多用来指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用出来,比喻坏事做绝。B、应为“骇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C、秀色可餐,指女子姿色娟秀可爱,也可以形容山川景色明丽鲜新。D、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3、答案:C. (A语序不当,应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B“观看……音乐”搭配不当。D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为“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联系”。)
    4、答案:A。(第一句从句式协调的角度考虑:前一句“暮色……”和后一句“花瓣……”是主谓关系,“风依然轻抚着”也是主谓关系。第二句从句子的声音和谐的角度考虑:“和”后为较长的句子,有较多的定语,与之较和谐的是“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二、(12分,每小题3分)
    5、答案:D(应为“闻名”。)
    6、答案:B(A项①“才”;②“最初”。B项均表判断,相当于“是”或“就是”。C项①助词,无实意;②代词,……的人。D项①“凭借”或“借助”;②“因为”。)
    7、答案:D(“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由此可推知应为D项。)
    8、答案:B(A项对“工歌诗”的解释有误;C项对“晟复以书来”的解释有误;D项中“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脱离了文意,原因应是“自谓不如”。)
    参考译文: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红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 ,但是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叫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张益见到了夏昶所画的竹石,(自己也认为比不上,)也就不再画竹子了。
    三、(18分)
    9、答案:C(“浪漫主义”排斥古代和谐美,与“古代和谐美”只有对立,而根本没有统一。这由②④段相关文字可以概括。3分)
    10、答案:A(此项属于“对立性”范畴,3分)
    11、①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对立,(个人与社会的对立)。②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推崇的是古代的圣君贤相,批判的则是昏君贼臣)。③敢言与怯行的对立(屈原能“放言无惮”,敢说前人不敢说的话,但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每点2分,共6分)
    12、(1)作者在开篇指出浪漫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形态后,说明浪漫主义的本质属性主要是对立性与主体性。(2分)
    (2)②-④段,作者借屈原在自己作品中所表明的人生态度,说明对立性其实就是个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的本质对立。(2分)
    (3)⑤段,从主体方面,将近代浪漫主义与屈原的浪漫主义进行对比,说明屈原的浪漫主义是情系国计民生,而西方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其内涵是人的个体自我(或突出屈原浪漫主义的价值与意义)。(2分)
    四、(21分)
    13、(1)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3分)
    (2)①君子不亲自教育不肖的儿子,为什么呢?(3分)
    ②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合正理正道。(3分)
    【译文】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不肖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由于情势行不通。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而无效,(因求之心急,)跟着来的就是愤怒。一愤怒,那反而伤感情了。〔儿子心里这样想:〕‘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合正理正道。’那就会使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了。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便很不好了。古时候互相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使父子间不因求其好而互相责备。求其好而互相责备,就会使父子间发生隔阂,那是最不好的事。”
    14、(1)用得好,一个“笑”字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分),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1分)
    (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1分),表达了作者倍感凄凉、时光易逝而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情感(2分)。
    15、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五、(12分)
    16、泰国(1分)政变领导人(或“颂提上将”)(2分)表示将尽快还政于民(2分)(无语病1分)
    17、参考答案:白居易说:生活是“待到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句式相同1分,引用诗词且正确1分,无语病1分,每句3分,共6分)
    六、(15分)
    (一)18、①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②为后文引线,预示着在战争这场噩梦中,士兵将失去生命。[评分标准:每点2分。]
    19、(1)“为什么要剥夺他人的生命呢?”“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呢!”“为什么生而平等的人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呢!”……(2分)[答案虽不唯一,但须符合对“战争与生命”的反思]
    (2)激起士兵的反战情绪,揭示作品的主题。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符合确定的情境、意味即可;第二问写出一层给1分,写出两层给3分。〗
    20、①天气由春寒料峭到突然放晴,眼前是一派明媚和煦的春色!②那条界河水流滔滔、水声潺潺,表露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力。③界河两岸的鸟群在自由飞翔,与人类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既衬托出一个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形象,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评分标准:三点自然景物描写各1分;两点作用(塑造形象上、表现主题上)共3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二)21、中国人均GDP早已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将可能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差距远在3倍以上。一些日常生活中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新型的社会矛盾时有产生,有的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它迫切需要创建和谐社会。(5分)
    22、作者在新闻后之所以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提供这则新闻为什么要以“贫富悬殊”为重点的背景理由,提供了充分的事实根据,使人们阅读时易于准确而深刻理解。(不超过80字)(4分)
    23、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扣住命题;②是否言之有理;③能不能扣住文本;④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不同观点,言之成理可以得分。<不超过150字,如超过,酌情扣分>)
    示例:我赞成第1种观点(1分)。因为文题表明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导语又指出“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2分)。而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已严重制约着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首先消除这一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可能(2分)。所以作者立足于探讨“贫富悬殊”这一中心(重点),是很有道理的(1分)(语言流畅1分)。
    (不超过150字)(6分)
    七、(60分)
    24、【审题提示】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为反面材料。反面材料立意时要考虑的是,它给我们以怎样的启迪与警示?如从正面立意,又该怎样说?再则,反面材料是否还存在某些可取的方面?
    【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