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与高司谏书知识精讲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与高司谏书》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继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3、感受作者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学习借鉴中国古代正直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胆识。
    4、学习本文观点鲜明、析理透彻、语言简洁有力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接、厕、卓卓、黜、逮、诛、固、以、其。
    2、着重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刚正的性情和坦荡的胸怀。
    3、难点:文章的结构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个别句子的翻译理解。
    四. 知识归纳总结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时,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谪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五、课文分析
    (一)题解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醉翁亭记》,了解了欧阳修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书信体散文《与高司谏书》,领会他析理透辟、言辞犀利的另一种风格,感受他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高若讷(音nè),字敏之,时任左司谏。
    (二)逐段分析
    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读课文,可采取自读、默读等方式。
    第1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
    家随州:家,用作动词,可译“家住”。
    未与人接:接,交往。
    厕其间:置身其间,列名其间,厕,夹杂。
    卓卓:出众、突出的样子。
    予固疑足下:固,本来。
    侃然正色:侃然,耿直刚正的样子;正色,态度严肃。
    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决,断定。
    归纳:本段通过“三疑”,断定高若讷非君子。
    第2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
    诋诮:诋毁
    非辜:无罪。
    以为当黜:黜,贬黜。
    乃愚者之不逮:逮,及。
    归纳:本段指责高若讷在范仲淹被贬时不但不救,反而诋毁其为人的拙劣表现,怒斥高若讷是“君子之贼”。
    第3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骤,屡次。
    归纳:本段以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实,运用两难推理,论证无论范仲淹贤与不贤,高若讷的“默默”都是失职。
    第4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
    计其当时之议:计,估计,料想。
    归纳:本段引用史实,说明贤与不贤自有公论,世人是不可欺的。
    第5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
    便当去之:去,离开。
    堪其任者:堪,能胜任。
    归纳:本段以天子之圣明,斥责高若讷的失职。
    第6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
    使正予罪而诛之:诛,惩罚。
    释然:解除疑虑。
    归纳:本段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默默”作比较,痛斥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表现出作者无私无畏的慨然正气。
    第7段主要内容:
    本段说明写信缘由。
    (三)课文研读探究。
    研讨1:对高若讷的“三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哪个问题上?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小结:通过“三疑”,揭露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非君子”,引出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
    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如何对待范仲淹被贬的问题上,揭露高若讷出于一己之私利,颠倒是非,逢迎权贵,“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君子之贼也”。
    本文语言犀利,气势逼人,言辞激愤,读来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如:“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今足下有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君子之贼也”,等等,直言指斥,毫不隐晦,显现出刚直凛然之气。
    研讨2:请学生注意完成练习五(“安世仪状魁硕”)的情况,然后提出研讨主题:本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结合课后的几段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归纳小结:本文充分显现了欧阳修疾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从安世、海瑞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可贵的精神。尽管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帝王的统治,但他们所体现出的是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六、考点分析
    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必须识记;积累相关文言知识。通过对这篇古文的理解,练习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与能力。
    【典型例题】
    1、“其”的用法:
    足下厕其间:其,人称代词,他们。
    其后更十一年:指示代词,那。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人称代词,你的。
    其立朝有本末:人称代词,他。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人称代词,他。
    以智文其过:自己的。
    2、“以”的用法:
    以文学大有名:介词,因为。
    以不屈之节:介词,凭。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介词,因为。
    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连词,而,因而。
    以智文其过:介词,用。
    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介词,把。
    【模拟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宫阙 蓝宝石 珠光宝器 攻城略地
    B. 貂婵 踩高跷 伏案疾书 额手称庆
    C. 缴税 捅漏子 各行其是 螳臂当车
    D. 思辨 订书机 无上光荣 挑肥拣瘦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___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     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    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烟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学生的借书证,     可以借十函线装书。
    A. 称道 涵盖 有害 竟然 B. 称奇 囊括 有毒 居然
    C. 称奇 涵盖 有害 居然 D. 称道 囊括 有毒 竟然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B.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 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 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 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 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了解,节日前夕济南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B. 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C. 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 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干栏居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蠖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它应是干栏形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
    干栏居以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干栏”得名,但与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确定关系,故就整座建筑而言,干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
    浙江余姚河姆渡,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遗址上,发现了现知最早的干栏居遗迹。桩柱可分为圆桩、矩形桩和板桩等,直径或边长在10-20厘米之间,入地60-80厘米。桩柱上用主梁和次梁架起厚约10厘米的地板,一般高出地面80厘米到1米左右,地板以上的房子为“长屋”形式,进深约7米,檐下还有宽约1.1米的室外走廊。
    河姆渡干栏居的“长屋”,是长江流域史前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居形式,即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伸开来。河姆渡干栏居的长度约30米,而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安徽尉迟寺长屋遗址长达25间,有80米左右,浙川下王岗长屋遗址竟长达100米左右。此外,成都十二桥发现的干栏居(相当于商代),主体建筑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
    干栏居也可建于水面上,如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相当于西周),便是在水塘上立桩架屋的。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结合部位,是一种榫卯的结点构造。梁与柱的交接,是在梁端或柱端做出榫头,有燕尾榫和销钉榫等,较之巢居的绑扎技术迈进了一大步。板之间的连接已用盒口技术。这种榫卯构建在蕲春毛家嘴干栏居遗址中用得更为娴熟,榫卯就迄今掌握的材料看,最早发现于河姆渡的干栏居遗构中。
    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古代稻作文化圈中,并一直延用到近世。从河姆渡遗址中的榫卯构造可以推定,中国古代木构宫室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是在长江流域,这里的宫室建筑以先进的榫卯构造方式,取代了原始的绑扎构造。
    (节选自《中华文化通志•建筑志•宫殿建筑》)
    6. 下列关于“干栏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干栏居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属宫室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建筑类型。
    B. 楼阁建筑应是居室向宫室演化过程中的高级阶级,它的起源就是干栏居。
    C. “干栏居”不因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取名,而是因为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干栏”得名。
    D. 就整座建筑而言,干栏居形制的建筑并不是一种房屋结构类型。
    7.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浙江余姚河姆渡,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的遗址,是最早的干栏居遗迹。
    B. 河姆渡干栏居的“长屋”,是古代长江流域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居形式。
    C.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榫卯的结点构造,在蕲春毛家嘴干栏居遗构中用得更为娴熟。
    D. 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居建筑使用的是先进的榫卯构造方式,由此推断,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木构宫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B. 文章开头引用古代的两则材料来说明干栏居,其中《说文》“泽中守草楼”中的干栏居形式与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干栏居基本属同一种类型。
    C. 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伸开来的“长屋”,属家族聚居形式,它体现了宫室建筑的某些特征。
    D. 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