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下册3月周练测试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下册3月周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分部分。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子
    A.陨首(yǔn) 病日笃(dǔ) 辍学(chuò) 万乘(shèng)
    B.夭殁(mò)  冉氏(rǎn) 樵夫(qiáo) 省悟(xǐng)
    C.宝藏(zàng) 漱涤(shù) 不屑(xiè)   悖于理(bèi)
    D.窈窕(yǎo) 愀然(jiū) 扁舟(biǎn) 遨游(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撩拨徒有虚名高朋满坐诗礼簪缨
    B.迤逦常年累月惊荒失措群贤毕至
    C.嫡亲天坼地裂叨陪鲤对人情世故
    D.懵懂膏梁子弟雕梁画栋不落窠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铭记了中华民族 卓绝的奋斗历程,也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②为了培养现代船舶修造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内设有专业的船舶实训车间,让学生
    船舶修造流程。
    ③ 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可是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A艰苦 熟悉 虽然B坚苦 熟悉 即使 C艰苦 熟习 即使D坚苦 熟习 虽然
    4.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出丁字街口,华老栓的精神,就全在这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身事外了。
    B.贺天虎身后的“亲兵爱将”,多是姓贺的,其余的呢,虽不姓贺,但也沾亲带故,正应了那句话“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C.在周五召开的以“心中的大学”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兴致高涨,交头接耳,畅谈理想,讨论得不亦乐乎。
    D.虽说文明单位的检查在即,学校的各项任务繁重,但这一大堆事,必然有个主次轻重,岂可等闲视之,混为一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广阔的产茶区。
    原始社会人类在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秦以前,各地语言文字不统一,茶的名称众说纷纭。商周时茶叶首次有了名字,叫“荼”,因其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制茶技术日益提高,出现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李白、杜甫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
    茶自发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唐代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大量输入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1893年,俄国聘请中国茶工发展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5.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茶食、
    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6.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7.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①,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②,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③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④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诞漫:荒诞。②亮:通谅,诚实,信实。③祝融回禄:火神。④蓄缩:畏忌人言。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 C.举为灰埃 举:全部 D.宥而彰之 彰:明显
    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②其无知,悲不几时
    B.①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②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D.①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王参元是一个有才能的读书人,但是因为京城人多数说他很有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 不敢称赞他的优点。
    B.《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
    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D.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2分)
    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1)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2分)
    (2)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分)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1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使至塞上
    王 维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尾联中化用了接舆和 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 之情。(2分)
    (2)两首诗颈联中都有“落日”、“孤烟”的意象,请分析“落日”、“孤烟”在句中营造的意境有何区别。(4分)
    13.根据提示与情境默写名句子。(6分,任选3题,每小题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知所止。(苏轼《赤壁赋》)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③庄子《逍遥游》中说明真正的逍遥游是无待、无累、无患的句子是:
    , , 。
    ④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秋天傍晚动静结合的自然美景的名句是:
    , 。
    ⑤王勃《滕王阁序》中用班超典故表明远大抱负的一句是
    , 。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①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②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
    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③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
    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④我的日子真是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⑤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
    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
    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
    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
    展。⑥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
    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内在世界里。在
    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
    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
    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
    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⑦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主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某些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4.文章第①段作者说:“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这样开头的作用是什么?(2分)
    15.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请说明下列两个比喻
    句所表达的内涵。(6分)
    (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
    (2)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16.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陈述。(6分)
    17.(1)文章第⑤段,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自述,阐发了怎样的哲理?(4分)
    (2)文章结尾,作者引用的莎士比亚名言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
    答:① ②
    六、(16分)18.下面一段话是从某学生所写的一封应聘信中摘录出来的,共有五处毛病。请找出其中四处,并说明具体错误情况。(4分)
    ①尊敬的××公司领导:
    ②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③我是重庆大学一名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④在校期间我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⑤农村生活铸就了我淳朴、诚实、善良的性格。⑥我比较熟练地掌握了pc机的原理与构造,能熟练地应用windows系列和linux系列等四、五种操作系统,⑦而且通过了劳动部《计算机调试与维修》的操作员资格证书。
    ⑧在此,我冒昧地向贵公司毛遂自荐,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定会敬谢不敏。
    自荐人:×××
    2006年4月
    (1)语意重复的是 句,具体错处是
    (2)与上下文脱节的是 句,具体错处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