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学校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台湾散文选》序(节选) 三十年来,台湾文坛的风雨似乎不少,但在这片散文世界里,却有一种尘埃落定,水净沙明的气象,可以看作是台湾新散文成绩的一次检阅。台湾孤悬海外,新文学的土壤同样是“五四”,不过感受时地风水的折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礼赞自然,剖析世态,缅归怀往,托物寄兴,友谊温煦,骨肉情亲,童年瞬息,记忆常新,这类传统的散文风格,萦洄流贯,一脉相承;但观察更为细密,视野更为开阔,抒忧发愤,更为深广,题材也有所拓展开掘。 狭巷生涯产生“巷道意识”:区区心房,能载得多少宇宙的痛苦!但万家灯火,正在迎接归人,无线电里的新闻广播,也会望衡对宇,瞬间把世界勾连成一片。鸡尾酒会的热闹与殷勤,覆盖着人际关系的冷漠与虚伪。偏枯的物质文明,不但吞噬自然,而且荼毒生灵。寄生在现代化的西方社会,从护照到各种信用卡号码,构成整个生存价值的记号,“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失根的兰花,因花四散的蒲公英,门外即天涯的浮浪感失落感,生活的新经验给散文园圃带来新意象,包孕着深邃的思索。 表现技法也有新的体同,不同程度地从青涩转向黄熟,从清浅转向丰深,从直白转向蕴藉。有的铅华落尽,真纯始见,娓娓而谈,引人入胜,有的功候深藏,秀丽内含,娴娴而来,风致自见。据所知,六十年代的台湾,曾爆发“横的移植”与“纵的传统”之战,现代西方思想风行一时,而在这些散文佳作中,却绝少见外来虚无消极的影响。可见中华民族载高履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赋予了后代多么强大的抵抗力和消化力。 1.以下不属于文中提到的台湾散文题材内容的一项是( ) A.赞美壮丽灵秀的山川风物,抒发怀抱。 B.追忆情趣盎然的童年往事,温馨亲切的故旧亲朋。 C.记述“横的移植”与“纵的传统”之战的实况。 D.抒发孤悬海外,漂泊失根的肤浅感受。( ) 2.对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已经迈进到信息化社会,几个数字就可以传达人生的各种信息。 B.现今世界已成为地球村,通过几个数字的联系,天涯即刻成为咫尺。 C.西方的现代化文明无视人的心灵性情,使人生等同于几个冰冷的数字。 D.生存价值的体现应该有一个量化符号,几个数字就承担了这个任务。 3.对第三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十年代,台湾文坛发生过全盘接受西方文学思想还是保持中华文学传统的论争。 B.社会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情势,使作者的表现技法无法成熟。 C.台湾散文和其他文体一样,都全面抵御了外来文化虚无消极的影响。 D.中华民族载高履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风行带给台湾作家不同程度的变化。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来,台湾散文题材丰富,思索深刻,技法渐至成熟。 B.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台湾散文作家的作品内容和技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C.台湾散文同样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贴近生活,关注社会。 D.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散文才能健康发展,有所创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①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日:“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炫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 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日:“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②。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②从谏也如转圜(yuán圆):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通“圆”,圆的物体。 5.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启:打开 B.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决:通“诀”,诀别。 C.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 暴:突然 D.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引:领着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我以汝为逝矣 臣以养无主,辞不赴命 B.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此亡秦之续耳 C.蛇人又饲之,乃食 乃令张良留谢 D.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秦王还柱而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耍蛇人同二青感情深厚的一组是( ) ①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②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 ③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④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⑤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个靠耍蛇卖艺为生的人,自己特别喜爱的一条叫二青的蛇不见了,正悲痛欲绝的时候,二青自己回来了,还给他带回了意外的惊喜。 B.对耍蛇人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但因为耍蛇人对二青特别喜爱,等它长到二尺多以后,才放回大自然 C.耍蛇人在野外行走,二青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到没命奔跑,二青很快认出了主人,停止了追赶。这时耍蛇人也认出了二青,放下担子,叫它的名字。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动物的蛇都知道感念主人,所以作为人,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以怨报德。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4分) (2)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3分) (3)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0.诗歌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11.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3) ,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4)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5)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6)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7)山川相缪, 。 《赤壁赋》 (8) ,悠悠我心。《短歌行》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 (10)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