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嵊泗中学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的一项( ) A、祈祷qǐ 俯身fǔ 勋绶xūn 潜伏qiǎn 脖颈jǐng B、即将jì 露宿lòu 宅邸dǐ 迸流bìng 牝鹿pìn C、羊圈juàn 袒露lù 搽过cā 解数jiě 蓦然mù D、嫉妒jí 迭出dié 皱襞bì 毗邻pí 干瘪biě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惬意 船舷 丧失贻尽 文丝不动 B、媲美 脚踝 海市蜃楼 流言飞语 C、痉挛 簇拥 踌躇满志 恍然大悟 D、伛偻 裙裾 炯炯有神 弥天大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我还喜欢去想这棵树怎样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屹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 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 ③乌云在低空飞驰着,转眼间,就像烟雾一般, 了落日。 ④我期待第一声炮响,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 。 A.制定 树立 遮蔽 暴发 B.制订 竖立 遮挡 暴发 C.制定 竖立 遮蔽 爆发 D.制订 树立 遮挡 爆发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要说祖国像什么,他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 D、姑娘的眼泪犹同海蚌的珍珠,会自个儿提高姑娘的身价。这样,对素芭谁都不说些什么,谁都不评头论足了。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 A、骡子车蹒跚地从桥边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B、篝火的影子在他们的四周无声的舞蹈,这好像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树林和泥沼的恶鬼在庆祝胜利。 C、月光照在那个抓着男孩的阿拉伯人的脸上,男孩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寒意的死亡。 D、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和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6、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船,波浪,风,这一切在戏弄它;这就是它的不详的生命的来源。 B、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的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C、“我向你说过,”娜塔莎回答:“我没有意志了,你怎么不懂得这个:我爱他!” D、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的裂纹? 7、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英国女作家、批评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复活》《母亲》等。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飞鸟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8、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而“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因此杰出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是“圆形人物”。 9、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 ②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 ③草叶上带着一颗一颗钻一样的雨珠在闪亮。 ④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象在呼吸一样。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0、下列语境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高三毕业前夕,李欣送了一张照片给张琳,并在照片后面写了以下文字:张琳同学惠存。 B.一位初次给报刊编辑投搞的作者,在所寄稿件中附了一封短函:谨将拙稿寄上,敬请拜读,欢迎斧正。 C.一个购物中心在大门口立牌子,上面的文字为:价廉物美,单叟无欺,欢迎惠顾! D.一些外地教师将来学校参观,学校在校门口持了一幅标语: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我校!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全球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那时的北半球不存在大陆冰川,北极地区生长着树木,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5米。若未来亦是如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届时全世界将失去10%的光合作用产物;原先大量贮藏在土壤和半腐烂植物中的碳,当土壤变暖时,细菌的作用加速了碳的分解,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碳的反向环将致使全球气温再升高1.5度。而变暖的海洋将引发特强的飓风,引发海水倒灌,毒素将侵入地下水,致使粮食生产严重下降,更多的老年人将因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非洲、中美洲的情况将更糟,粮食供应将发生困难。美国同样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山冰雪消失,西部城市和农场将出现水荒,一丁点火星就可以引发森林和草场的大火,直至全部毁灭。同时,印度次大陆将面临尘土侵袭,土地干旱,人们要么就地挨饿,要么四处漂泊,为饮食而争斗;由于海平面的不断抬升,北冰洋将至少失去80%的冰,海水涌进纽约,像1953年曾发生在英格兰东部的惨境将变得司空见惯,北海将使荷兰变得支离破碎,饥民流将无法控制。 11.下列各项中,可用来说明“碳的反向循环”的一项是( ) A.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把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12.对地球变暖时面临的危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极地区形成大面积森林。 B.海洋引发特强飓风,海水倒灌。 C.更多的老年人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D.更多的人面临饥饿的危险。 13.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山冰雪消融后,不少国家将出现水荒。 B.森林会沦为引火的干柴,直至全部烧毁。 C.有些地区的人们因全球变暖而纷纷迁移。 D.海平面抬升后,有的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 (二)阅读下面《娜塔莎》的片段,完成14—16题。(8分) “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一下,坐到这里来,”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这不是从前那样的。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不能不爱他。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你不懂得这个。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但你要想想看,你在做什么,”索尼亚说。“这件事我不能够让它这样的。这些秘密的信……你怎能让他弄到这个地步?”她带着恐惧和难以掩饰的憎恶说。 “我向你说过,”娜塔莎回答,“我没有意志了,你怎么不懂得这个:我爱他!” “这件事我决不让它这样的,我要说的,”索尼亚眼泪迸流,大声地说。 “你是什么意思?为了上帝的原故,假使你要说,你就是我的敌人,”娜塔莎说。“你想要我不幸。你想要我们分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