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牝(pìn)鹿 鸟窠(kē) 脚踝(huái) 卷帙(zhì)浩繁 B. 虬(qiú)曲 蹩(bié)脚 毗(pí)邻 呱(guā)呱坠地 C. 颓圮(pǐ) 蜷(quán)缩 揩(kāi)油 戏谑(nǜe) D. 不寒而栗(lì) 龟(jūn)裂 圈(quān)养 大腹便(pián)便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 趋之若鹜 秣马利兵 心不在焉 汗流夹背 B. 海市辰楼 神采奕奕 嘎然而止 良莠不齐 C. 凭心而论 销声匿迹 责无旁贷 喜出望外 D. 靡靡之音 犄角之势 流言蜚语 乌烟障气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他们以用数字来 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 (2)朱阿这样想,不敢 开枪 。 (3)凛冽的风很快又 了他单薄的棉衣。 A. 标明 公然 吹透 B. 表明 贸然 穿透 C. 表明 贸然 吹透 D. 标明 公然 穿透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开枪把狗和客人们吓了一大跳后,就开玩笑地装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 B.这种语言包罗万象,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 C.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D.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伯尔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军国主义的进步倾向,被人称为德国新生一代的作家。 C.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印象丽江》以曼妙而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而祥和的氛围,让观众在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升华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愉悦。 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除了英国作家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外,还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追忆流水年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C.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在桥边》就是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D.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7.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现代小说比较喜欢使用有限视角来讲故事。 B.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功能有: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 C.小说塑造人物时需要“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D.虚构就是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就某种意义来说,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二、阅读题(共46分) (一)阅读下面《牲畜林》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共14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惟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8、对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 B.打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 C.仇恨侵略者。 D.手颤抖得厉害,因为害怕而忍不住开枪。 9、下列关于朱阿人物形象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个典型的小农,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 B.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 C.是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英雄,其实他也很想成为游击队员,为保家卫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D.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和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 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这表现了这样的意思: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 D.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11、作者采用“延迟法”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请用自己的话指出文中的一处“延迟”,并简单概括“延迟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5分) 答: (二)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14分)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战在炮手旁边。“开步走。”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老人仍旧靠在主桅上,抱着双臂在沉思。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首领了。” 12、这是一段描写“赏功罚过”的场景,说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这一环境描写在这个场景中的作用.(2分) 答: 13、布瓦斯贝特洛伯爵说“旺代有首领了”,你认为他有什么根据?(4分) 答: 14、炮手面对自己所受的惩罚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并简要概括一下这个人物的形象。(4分) 答: 15、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试从片段中选出一处加以分析。(4分) 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