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10年4月
    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文化经典阅读:27分(选择题1题1分)
    (一)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君子一言以为知
    C.使子路反见之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是表示修饰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子路从而后 C.子路拱而立 D.杀鸡为黍而食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和“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杖荷蓧 ②子路行以告 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5.选出没有句式特点的一句:( )
    A.植其杖而芸 B.至,则行矣。
    C.子曰:“隐者也。” D.子见夫子乎?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蓧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的、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门徒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7.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1分
    8.结合下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3分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
    (二)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道 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以行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10.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与“今之欲王者”一句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2.本段采用 、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在句式上采用了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5分
    13.选文中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要说明什么道理?1分
    14.翻译下面句子:8分
    (1)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
    (4)《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二、背诵、古诗鉴赏:13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师者, 。
    (2) ,官盛则近谀
    (3)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 ,用之如泥沙?
    (5)长太息以掩涕兮, 。
    (6) ,集芙蓉以为裳。
    (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丝厂老板吴荪甫四十多岁,酱紫色的脸上,长着许多小疱,浓眉圆眼。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他刚从匪患频仍的乡下接来了吴老太爷。没想到,在乡下清静惯了的老父,初来到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尤其受不了他的一对金童玉女那受到诱惑的样子。强刺激之下,竟一命呜呼了!
    B.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竹斋的最后倒戈。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是一个十分有实力的金融资本家。他性格谨慎而又惟利是图
    C.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提升出卖姚金凤的女工薛宝珠,女工们觉得姚金风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周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
    D.《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
    E.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他帮助帝国主义摧残和吞并中国民族工业。在商场上,他骄横奸诈、凶狠残酷。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和吴荪甫斗法,常常施展计谋,使吴荪甫陷入困境。
    18.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A.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B.简述《子夜》这部小说以“子夜”为书名的含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马相伯:一老南天身是史
    徐百柯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父母均信奉天主教,故出生即受洗为天主教徒。耶稣会神学博士,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从一场战争到另一场战争,这就是马相伯的个人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马相伯出生;1939年,抗日战争仍在持续,马相伯逝世。
    百年间,他从容游走,留下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正如柳亚子诗云:“一老南天身是史。”
    当年风靡中国的《良友》画报,历来凭借时髦的封面女郎吸引读者,却在马相伯百岁大寿那一期,以他的照片作为封面。此刻,这位老人俨然已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
    作为教育家,马相伯“毁家兴学“的故事, 已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3000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1902年,他以“中西大学堂”理念,创办震旦学院。“震旦”为梵文, “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而震旦学院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梁启超曾著文祝贺:“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此后,耶稣会干涉震旦学院办学,违背学校的民主自治传统,引发“震旦学潮”。马相伯明确表示同情学生,并于1905年在吴淞另立复旦公学。“复旦”之语,出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且含“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之双重寓意。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
    如果仅有一所复旦,马相伯或许不会作为一种象征,赫然出现在中国最流行刊物的封面上。举国上下对他的关注,还在于他年近百岁,仍一次又一次进行抗日广播演说,一次又一次参与组织抗日民主集会。正如他的弟子、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伯先生所以能享大年,中国所以永久存在于世界,都在此。”
    面对如此尊荣,马相伯却有些落寞。寿辰之后不久,一日,胡愈之来访,交谈中马相伯沉痛地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胡愈之听后,感慨唏嘘,无以为言。
    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他的这些“叫声”。1906年,马相伯赴日,在日华学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勉励留学生:“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 “中国第一位演说家”。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他慷慨激昂发表抗日言论:“噩耗传来,天地变色!国家危难至斯,诚达极巅……虽自顾老迈,亦愿勉励负一部分责任。”从1932年11月起,他连续4个月发表12次国难广播演说。他在上海土山湾的居所“绿野堂”,已成为国人抵抗意志的著名象征。“七七”事变后,他发表《钢铁政策》广播演说,呼吁国人立即行动,誓死抗击日本侵略。
    马相伯逝世后,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成为一代名联
    马相伯另厂幅照片似乎更加有名: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沈钧儒在照片上书题“惟公马首是瞻”。
    这张照片被收入包括中学教科书在内的大小历史著作,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照片上,马相伯在众人簇拥下,端坐正中,尽现人瑞之相。(有删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