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厦门六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15.作者认为“长城也非常伟大”,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文字作答);文中加点的"味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1分)
    16.第3段中划线句子说都江堰“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后文中哪些地方具体阐释了它的“造福千年”?(请分条作答) (4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6题(12分)
    野性的林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着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会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和成长。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是十分艰苦的,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它们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块,一块一块的深深地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地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仅二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木,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杖,乌柏蕨茎粗如椽,黄铜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霜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蒂固根深。
    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乱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的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似繁花四散,奇花异草在树尖儿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性。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竞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17. 在作者看来,这原始森林“富于野性”,其“野性”的含义有哪些?(4分)
    18. 文章的题目是“野性的林”,作者在第六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鸟兽花草,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19.“野性的林”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作者说,他在“力和美”中看到了希望。你认为他看到了怎样的希望,请结合现实分析。(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0.(3分)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7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买房子送手机,买月饼送手表之类的促销手法,如今在图书销售上也时兴起来了。比如,读者买某出扳社最新出版的两本书中的任何一本,即可获得一个序列号,用这个序列号登录某网站,注册成功后即有机会兑换到一张早程国际机票。(2008年11月6日《解放日报》)
    材料二:在《一周快乐礼仪》的签售仪式上,作者见到这么多捧场的读者,在演讲中笑着问道:“有多少人是为了赠品来买我的书的呢?”台下许多人刷地举起了手。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听说的内容。(50字以内)
    (2)针对上面的材料,请你谈谈对图书促销这一现象的看法。(150字以内)
    六.作文(60分)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套作和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①安能行叹复坐愁。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
    ③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
    ⑤岩扉松径长寂寥。
    ⑥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⑦画船听雨眠。
    ⑧隔叶黄鹂空好音。
    ⑨失向来之烟霞。
    ⑩不霁何虹。
    (二)2.B 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动词作名词④名词作动词⑤名词作动词⑥名词作意动⑦名词作使动
    3.D A乃:是/于是 B之:到/代词,他 C而:却/修饰 D为:表示被动
    4.C ①定后②状后③判断④状后⑤判断⑥被动
    5.D期:约定
    6.①然而,现在(我)最终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要点:判断1分,然:转折1分,卒,最终1分)
    ②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遗愿.
    (要点:与:给1分,其:一定1分,乃:你的1分)
    7.A“示”应解释为“给……看”。
    8.BA项第一个“其”为代词,代指古砚,第二个“其”语气词,难道;B项两个“而”都表转折关系;C项第一个“则”意思是“那么”,第二个“则”是“然而”,表转折;D项第一个“者”是“……的人”,第二个“者”是用在表时间词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表语气停顿。
    9.D项体现作者“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不准确 
    10.①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要点:是:这;特:只是;同好:趣味相同)
    ②所以那些爱好古物的人,并不是因为器物本身,而是因为它的的主人。
    (要点:故:所以;以:因为:判断句)
    【参考译文】
    我家里有一个古老的砚,是以前的朋友送的,我接受并放置好它,把它当做一个砚台使用,不知道它有多古老。不久一个能识别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年代古老,应该谨慎地把它当宝物收藏起来,不要使它损坏。”我听到这些话,也听从了,而且爱护、保藏它,不及分辨它是否真的就是五代、宋时的古物 
    虽然如此,这个砚台真的就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时的人也仅仅是把它当做一个砚台来使用,哪里知道它一定不会毁坏,一定能够保存至今而成为古物呢?大概到了现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东西,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以周、秦、汉、魏以上的东西为宝物时,又如何来看待它?而又不知道以周、秦、汉、魏以上的东西,给周、秦、汉、魏以上的人看,他们又如何来看待?
    有人看见世人熙熙攘攘,尽情沉湎于纷杂华丽的乐趣中,奔走于达官显贵的门庭,提起裙裳、沾湿双脚,遭受羞辱而不知羞愧。于是有一个人,出来矫正它,卓然以道义自重,以淡泊的心境坚守自己,以古时的乐器、书籍、图画、器物娱乐自己,并称之为好古。所以凡是能够称为好古的人,必定不是庸俗的人。因为这并不是庸俗之人所喜好的东西,所以庸俗之人也跟着仿效它。于是读书人这一阶层中追求名利提拨的,必定穷极他们所没有的,用来谄媚那些达官显贵;那些达官显贵有时也拿出他们所没有的来奖励有识之士。而那些贪求古物而不知道努力务求的人,也每每与世人竞相追逐,必定穷尽他所有的东西而后才感到快意。啊!这并不是真正的好古,仅仅是与庸俗之人有共同爱好罢了。既然与庸俗之人共同喜好,而仍然吵吵嚷嚷地窃取好古的名声,以求取和庸俗之人不同,不知道从名声来看是这样,但是本质却并不是好古。
    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是学习它的道理,研讨它的文饰,思念先人而不能够见到,上下徘徊,希望得到先人的所保存下来的遗物而抚玩它,那么就恍然像见到了先人,因此爱好它而不满足。所以那些爱好古物的人,并不是爱好器物本身,而是喜爱这些器物的主人。
    我看当今世上(之人)所爱好的事物,大概和这些类似。不能全部述说,记述和它近似的,作《古砚说》一文。
    二、1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英雄恨,古今泪”表现作者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三、12.BC
    A. 弗比斯并没有赶走爱斯美拉达,而是应百合花的要求,叫爱斯美拉达进宫。
    D. 不是扮作读书人,而是商人。
    E.糜夫人跳井而死。
    13.①关羽攻占襄阳后,乘胜进攻襄樊,曹操派于禁率领七支精兵救援。于禁刚愎自用,既不能审时度势,也不能听督将的忠告,关羽乘机借秋雨连绵,襄江水涨之势,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骤然放水,于禁所领七军不会水者皆死于水中,会水者皆投降,于禁被擒后投降,前部先锋庞德不降,受斩,七军皆没。
    ②爱斯美拉达幼小时就和母亲失散,被埃及女人收养。母亲身边只是留下一只小鞋,另一只小鞋在爱斯美拉达那儿,这只小鞋上缝着写有谶语的羊皮纸。15年后,母女凭借这两只小鞋相认,谶语得到了印证。
    四、14. A 这首诗借“实”的“树”的形象,来表达“虚”的对“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赞扬”。A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理解就失之偏颇。
    15.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味道指长城所带给人们的感悟。
    16. 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答出4点即可满分)
    17. 野性是力的素描和写生,是最纯真最朴素的美,是遍地迷人的野趣,是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
    18.这里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从鸟对森林的“热爱”,兽对故土的“依恋”,奇花异草的“争妍、斗丽”,烘托山林的“野趣”,使山林“野性”的光彩更加突出。(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 野性的林融合了力与美,它既 “倔强而刚劲”,“挺拔而昂扬”富有生命的活力,又具有了原始而朴素的健美。这一切都昭示了生命的本质,即坚守着心中的信念,执着于理想的追求,在挑战中艰难成长,这是野性的林给予我们的启示。而在现实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高贵品质。(如果纯粹抄袭倒二自然段,酌情扣分)
    20.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21.(1)图书销售也兴起了赠送物品的促销方式。
    (2)示例1:不在提高图书的内在品质上下功夫,而把精力花在图书之外,靠赠送礼品这样所谓的“附加值”来打开图书销路,实在是本未倒置之举。一旦这种高“附加值”的促稍法流行起来,那么,—些人购书的目的就不在书而在书外之物了
    示例2:—本书,即使是好书,如果卖不去,也只是—堆废纸。想方设法把书卖出来,才能实现图书的功能。卖物蹭物早已是商家司空见惯的促销手段,图书出版界早该借用,特别是在图书市场不怎么景气当下,更应该“八仙过海,答显神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