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庄浪二中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拗(ǎo)开 搭讪(shàn) 阜(fù)盛 掎(jí)角之势 B.寒伧(chen) 央浼(měi) 垓(gài)心 面面相觑(qù) C.丛冢(zhǒng) 韶(sháo)光 打烊(yáng) 舳(zhú)舻千里 D.忖(cǔn)度 朔(shuò)风 模(mú)样 衣衫褴(lán)褛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焕然一新 杜馔 两靥 黜逐 B.殓声屏气 赝品 两讫 咂摸 C.孽根祸胎 赍发 偏裨 城垣 D.踉踉跄跄 邑庠 弥留 迤俪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中馈:赠送 白首不渝:改变 B.眉间若蹙:皱 敕造: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适莽苍者:适应 C庶易为力:或者 瞥见:很快的看一下 穷发之北:毛发 D.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 资斧:在外作客的费用 胁肩谄笑:耸着肩 4.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书记和他的汽车。 ②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脂球》、《项链》之类的高_____的作品。 ③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________。 A.琢磨 品位 刮目 B.捉摸 品味 刮目 C.捉摸 品位 侧目 D.琢磨 品味 侧目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能买到人血馒头,为了能治好儿子的病,华老栓处心积虑地用全部积蓄买了一个。 B.玛蒂尔德虽然与佛来思节夫人是教会学校的同学,但是佛来思节夫人的财产令她只能望其项背了。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感。 B.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 C.焦裕禄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关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因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在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7.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事实表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怡人之美,便是悲怆之美。 B.重大科学成就和重大艺术成就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C.宇宙从混乱状态中诞生,也必将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D.人类未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设想,人们的美学观也会得以继续发展。 9.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 A.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B.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C.探索与美的关系 D.真与美的关系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劳厄对于物理学中美的观念很有见地,这表明他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同样是很有见地的。 B.重大的艺术成就和重大的科学成就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因为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 C.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世间事物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D.第谷在平衡美学的追求和科学的探索方面的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对开普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其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问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太牢具:牛羊猪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行功爵邑,重之 爵:爵位 C.恣所为,不问其出人 出入:支出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宣言:散布谣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②行李之往来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陈平“离间奇谋”与项羽“猜忌多疑”的一组是 ( )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A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B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C 既疑之,使使至汉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D 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不肯听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第II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 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 和 。(2分) (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深秋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 (2分) (3)请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说说作者欣赏李世南所画秋景图并题诗的感情。(3分) 答: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6)在天愿作比翼鸟,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