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林斤澜和汪曾祺有“文坛双璧”之称。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汪响林谙的局面。我对汪非常尊重。但我必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他的评价似已到顶。依我看来,汪的第一贡献是执笔写出了现代京剧剧本《沙家浜》,把“三突出”的美学公式体现得天衣无缝。第二贡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等于是代其老师沈从文“继续写小说”,把中断了三十年的沈氏香火续上了。总体而言,汪的小说创作是前有师承、后有众多“私淑弟子”的。林斤澜却是绝对独家。前无师承,旁无流派,后无弟子。他非常孤独。而能乐呵呵在孤独的艺术追求中不懈地跋涉,这艺术骨气几人能比?
    其实张爱玲原也孤独寂寞。谁知夏志清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轰隆隆地把她和沈从文的价值呈现到金光眩目的程度。有人揭出夏写此书接纳了不洁的赞助,更指出他政治立场的问题,又说他那用英文写成的书沉寂了很久,到三十几年前才先在台湾后在大陆“引爆”,颇不以为然。我与夏先生有接触,觉得他是个性情中人,是位值得尊重的学者。我读他那本小说史的中译本,就他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一段而言,确好比从荒原里掘出黄金,那评论的功力不能不服。尽管现在嫌张厌张贬张斥张的言论也理所当然地出现,但喜张迷张赞张崇张的风潮并未过去。一本被张自己宣布永不要面世的《小团圆》最近竟在海峡两岸隆重推出开始热销,便是证明。
    林斤澜人已去而作品尽在。他的短篇小说的美学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那是一座富矿。而且可能还不是煤矿铁矿而是金矿钻石矿。期待有内地的“夏志清”出现,像把一度尘埋的沈从文、张爱玲及钱钟书的《围城》一书的价值开掘出来,先震动学界,继而推广到一般阅读者那样,让我们终于明白,林斤澜不是随便赞他几声人品或对他的小说讲几句“好话”就能搁到一边的。神州大地,或许某一时段会因有评论家将他作品的美学价值挖掘出来而出现“林热”。
    有人或许会说,林的小说既然内涵朦胧风格怪异,恐怕不具商业价值,永难轰动流行。请问《尤里西斯》好懂吗?《围城》真那么好看吗?厉害的评论,会具有震撼力、穿透力,引导阅读,酿成潮流,而出版商和一般阅读者,都不会放弃机会,在一个时代的文化格局里大赚雅钱和附庸风雅,而我有一个很平实的看法:书商赚雅钱,读者逐雅潮,动机虽不够雅,却都有利于社会雅文化的养成。
    我想,敬爱的林大哥,这时一定在天堂里呵呵地笑我。
    (节选自2009年4月《光明日报》)
    18.文章第四、五段用了很多笔墨写汪、张两位作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9.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林斤澜的“笑”, 其意图是什么?(4分)
    20.结合文章第七自然段的相关观点,联系“雅文化的养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毛病,请找出三处(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6分)
    ①百年奥运,百年梦想。②为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中华儿女多年的期盼;③为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④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⑤该长联上下联分别为1004 个字,共2008 个字。⑥总字数与今年的奥运会一致。⑦上联开头为“奥运复兴”,下联开头为“北京盛会”,相互对称。⑧该联采用了楹联传统的工整、平仄等手法,⑨再一次重现了百年奥运所走过的路程,表现了传统奥运的中华儿女精神。⑩整个创作历时半年,宣纸700余张。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2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1) 、
    (2)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3) ,是生命的落脚处。
    23.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有的人表示,这条规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难道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力也需要发个文件加以确认?或者全中国的老师都不知道自己有批评学生的责任,需要教育部来提醒?批评教育学生不是班主任工作的题中之义吗?还有人感到这条规定很“可笑”,言外之意是班主任批评学生在《规定》之前本不是班主任的权利。有人甚至直呼: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进步还是悲哀?此外,对于“适当”二字,也有人指出: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恰当的呢?
    但也有人表示,这条规定是针对一些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而制定的,有现实意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于“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的有关经历或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A B券quàn C呱gū D诣yì
    2.D A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B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不能用来形容聪明智慧;C涣然冰释:指两人间的误会等消除,不能用来指一个人的烦恼消除;D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3.A B“至少”应该有个最低限度,不能同表约数的“以上”配合,应去掉“以上”,或去掉“至少”改为“在……以上”; C“而”连接意思相对或者相反,“轻微骨折”和“不严重”意思一样,不能用“而”连接,去掉“而不严重”无损句子内容的完整。D应是“上百元甚至五六十元”;
    4、B【注意语段开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以及"清"和"远"的先后顺序,依据前后照应一致的原则和比拟、比喻等修辞进行分析判断,可确定③⑤①为一个句群,②④为一个句群,即可得出答案】
    5.B(怜悯)
    6.C(而:连词,均表转折,“但”。A.于:①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在”;②介词,表被动,“被”。B.以:①介词,介绍行为的凭借,“凭……身份”;②连词,表原因,“因为”。D.为: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替”、“给”;②介词,表被动,“被”。)
    7.B(“立生祠”是指百姓为颂扬狄仁杰的仁德而为他建立生祠。其中①④⑤正是表现其”仁德”的内容。①阻止枉杀无辜。④不理睬无度的征敛。⑤对滥杀无辜者,恨不得先杀之而后快,即使因此而身死。②③⑥则不是表现“仁德”的内容。②诸囚到宁州受到当地耆老的迎接:①诸囚感激狄仁杰的行动。⑥陈述狄仁杰的荣耀无人能及-)
    8.D(梁国公之爵是死后追封的,不是“生前”)
    9、(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每对二个一分)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2)宁州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的命吧?”(得分点:“郊迎”、“活”两处。)
    (2)况且,那些遭到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来处理这些人的原因。(得分点: “胁从”)
    [附:文言文译文]
    武则天准备称帝,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反对,但没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判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司刑使(监督执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行刑。当时,狄仁杰以检校官的身份出任汝南刺史,他对那些受牵连的人颇为同情,便阻止司刑使,让他们暂停行刑,使飞骑奏报武则天说:“我想禀奏圣上,似乎有为逆贼说情之嫌;但知道了不说,又怕违背了您怜悯天下百姓的心愿,写好了奏本文把它撕毁,总是拿不定主意。这些人的本心并非想造反,还请您怜悯他们不得已而受到牵连。”武则天收到奏表后,便特赦了这些人的死罪,将他们流放到丰州。囚犯们被押解到宁州时,宁州的一些老士绅到郊外迎接,问:“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到石碑旁哭作一团 (该碑是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扬其功德而立的),并在碑旁斋戒三天,然后才起行。囚犯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了块碑,以纪念他的救命之恩。当初,张光辅以宰相的身份讨伐越王李贞,平定了越王的叛乱后,他的那些将士依仗着军威,毫无节制地征敛当地的老百姓,狄仁杰对此一概都不予听从。张光辅十分恼怒地说:“你们这些州官打算怠慢我这元帅吗?为什么不前来交缴征用的钱物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就仅仅一个越王李贞吗?”狄仁杰曰答说:“那一个越王现在已经死了,但现在出现了万千个越王。”张光辅追问这话是什么意思。狄仁杰说:“明公你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大军.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致使远近的百姓流离失所。他们遭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顾死活地起来反抗,这不就是一个越王死了,又有千万个越王出现了吗?另外,那些跟随越王的人,现在是一定不会再坚守城池的,因此朝廷才预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自从天朝的大军突然到来,放弃域池归顺朝廷的人不可胜数。那些准备归顺的人顺着绳索从城上滑下来,致使城池的四面踏出了一条条的小路。(面对这种局面)你为什么还要纵容你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投降归顺的人呢?这只恐怕会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果能请到尚方斩马剑,我一定杀了你这罪人,然后再向朝廷请罪,即便是死了,老百姓也会记住我的。”为此,他被张光辅诬陷,降为复州刺史。但不久,又被征召回来,出任魏州刺史,在任期间颇有恩威,老百姓为他修建了生祠。后来升至内史,去世时,朝野都为他哀痛。武则天封赠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封赠他为司空,唐睿宗时追他为梁国公,他生前死后,荣宠延续了三个朝代,在当时是没有人能和他相比的。
    10.(1)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泼,一片生机。③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④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⑤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每一点包括:特点1分,分析1分)
    (2)结尾一联,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诗人虽未就寝,然而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韵。多么清幽而又闲适,浪漫而有诗意。(点题1分;意境具体表现1分;意境总体特点1分)
    11、题略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5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AD(A“被世界所接受”错,应为“被海外华人社区所接受”。D原文“越来越变成”、“逐步为世界所了解”意为“正在变成”、“还没有完全被了解”。
    (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3.(3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C(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属于传统的过年方式)
    14.(4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1)要解决春节面临的“国际化”问题,需要全球华人社会更好地努力,提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推展春节的文化含义和文化积淀,(1分)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意义和价值,使春节的国际化更普及,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同;(1分)(2)要解决春节面临的“本土化”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回应传统的春节归乡的感情和精神追求,(1分)认真探究并解决它和现代的高度流动性之间矛盾(或:复杂关系)。(1分)
    15.(4分)描写了苍翠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赶牛群的牧童、穿蓑衣的山地汉子等物象,构成了一幅朦胧迷醉的烟雨江南图,透露平和而安详的气息。(2分)为后文写作者对蓑衣的怀念做好了铺垫。(2分)
    16.(6分)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往往为名利所累,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失落了曾经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平和的生活。(3分)这里的“内心的救赎”实际写出了现代人对自由、高远(清雅)、平淡的生活的向往和渴望。(3分)(意思对即可斟酌给分)
    17.(5分)(1)它体现了劳作的艰辛和愉悦(2)它是坚守生活清寒贫穷的象征(3)它是自由狂放(潇洒逍遥)志趣的体现(4)它是对失落的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的渴望(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一分,两点得三分,三点得满分)
    18.(5分)这两位作家的轰动和林斤澜的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林斤澜艺术创作的孤独寂寞(1分),说明林斤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分);表现出作者对林斤澜小说价值没引起关注的深深遗憾(1分)和对其文学价值得到认同的热切期待。(1分)
    19.(4分)⑴造成虚实相映、首尾呼应之势,突出了林斤澜一惯的笑对人生的精神品格;(2分)
    ⑵表现林斤澜临终见到“知音”的欣慰之情,突出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2分)
    20.(6分)答案示例:⑴作者的观点是有道理的(1分)。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借助高手的评论宣传可以引导形成阅读潮流(2分),书商看准商机,大量印刷,可以解决人们的阅读渴求(2分),客观上能够促进社会雅文化的养成(1分)。
    ⑵作者的观点是偏面的(1分)。雅文化的养成,靠的是雅文化自身的魅力(2分),仅靠宣传造势和书商对利益的追逐,只能红火一时(1分),对雅文化的养成起不到持久的推动作用(1分)。(结合作者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21.(1)② 删去 “为”(2)④ 改为“创作长联的灵感”或者“创作长联的愿望”
    (3)⑥ 改为“总字数与奥运会年份一致”
    (4)⑩ 改为“耗费宣纸700余张”
    22. (6分) (1)夏天绿荷边的垂钓 (2)晚秋枫叶里的纵情 (3)是灵魂的交响曲
    23作文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