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玄武湖一下子老了,我的玄武湖之游也到此为止。 ⑥另一次是去泰山开笔会时路经济南,我执意要去大明湖。我没见过大明湖,但我熟悉一支关于大明湖的歌儿,它的鲜荷和丽水,在我心中永远栩栩生动。而且,我知道济南是万泉之城,那一万个泉将使大明湖永远清澈,永不枯竭。所以走进济南,我的心十分安详,玄武湖的那种伤感已是很淡了。 ⑦但是,我在这座以湖命名的公园里未及走进百步,就被与玄武湖十分相似的声浪撞了回来。依旧是碰碰车转转车,微小的,巨大的,布满了树下和天空。这儿距海较远,所以新建了大型“迷你鱼宫”、“海底世界”,貌似文化者的商人们拥挤进湖里,以一种极粗糙的方式,强迫观湖的人观海。各种声响的高音喇叭此起彼伏,游人像走进了一个农贸市场,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一片阴凉。我完全不是第一次来的那份新奇和陌生的心情,倒对一种熟悉的东西滋生出深深的厌恶。我只向那湖面匆匆一瞥,一瞥之间,我便发现湖面落满了灰尘,湖面上的天空也涂满了灰尘.包括这座万泉之城,也是灰尘的颜色。 ⑧曾有一个人想“打捞世界的原稿”。他认为我们当今的世界已失去了“原天”、“原单木”、“原水”,如果这种失去积累得太多,“总有一天要在地球上堆积出无法穿透的黑暗”。我想,当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人类都为此而痛苦时,原来的世界怕已成为废墟了。 ⑨只是,至今仍惦记着玄武湖和大明湖,或许那一点点嘈杂并不影响它们的美丽。 ⑩但湖就是湖.湖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安静的地方,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所有在逼仄中窒息、在红尘中受难、在旅途中疲累的灵魂,有一个憩所。 (选自《中国新时期散文经典》,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两次看湖的经历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的失望和留恋的情愫。 B.文章开篇即说: “不看湖的时候,美人的深眸便是湖。看了湖之后,湖是城市的心。”这句话强调了湖对城市的重要性,蕴含着作者对湖深厚的感情 C.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玄武湖和大明湖,表达出作者对当今世界失去自然原貌的痛心。 D.文章第⑧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越是原始的就是我们越需要的。 E.文章中两次看湖的经历大同小异,但绝不是简单的叠加和重复,而是对作者情感的强化。 14.第⑦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便发现湖面落满了灰尘,湖面上的天空也涂满了灰尘,包括这座万泉之城,也是灰尘的颜色”,请说说“灰尘”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含义。(4分) 15.文章最后两段写道:“只是,至今仍惦记着玄武湖和大明湖,或许那一点点嘈杂并不影响它们的美丽”,“但湖就是湖,湖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安静的地方,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所有在逼仄中窒息、在红尘中受难、在旅途中疲累的灵魂,有一个憩所”,请联系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严 复 叶兆言 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14岁,学了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 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日本人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第二年,清政府撤销了海军衙门,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圈子里来混。 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他是武人出身,对风花雪月看不入眼,而且相信小说会越看越没有出息,临了不过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严复选择了西方的社会学著作,成了一名现代文明的窃火者,梁启超因此称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98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这一年正是戊戌变法之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成了现成的改革口号,此后许多年里,救亡图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思想启迪而言,严译要比林译更有意义得多。 就在翻译《天演论》的同一年,严复给光绪皇帝写过一封万言书,把今日世界和中国古代战国做了比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兼并,而现在各国讲究平权,当时的小国如宋,如中山,都被七雄灭了,如今的一些小国,如荷兰,如瑞士,却依然能够瓦全于世界列强之间。因此事在人为,只要中国自强,西方列强“所求于我者,不过通商之利而已”,如果中国老是自己不争气,永远不能自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严复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潜心译书。 严复的翻译比较有系统,他懂外语,所以不像林琴南那么离谱,逮着什么是什么。谈到严复的翻译,通常要说的是他的“译例言”,即后人屡屡要说的信、达、雅,这三个字已成为翻译界的老生常谈。 严复对民国以来的任何政治运动,一概持反对态度。让人深感疑惑不解的,是他为中国介绍了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然而在对待民主,自由,共和,平等,这些常见名词上表现了极度保守主义的观点。 严复甚至对推翻帝制,也有着常人所不同的见解,认为推翻大清朝未必是什么好事。他不是保皇党,从来就没有动过殉清的念头,只是反感革命,反对空口说爱国,说自由。 严复一世的英名,毁于“筹安会”六君子。事实上,严复列名筹安会,纯粹是瞎起哄,因此当局后来通缉“筹安肇首”,有意将他排除在外。据说通缉令没有颁布之前,盛传要抓他坐牢,林琴南匆匆赶到他家,劝他逃走。严复毅然拒绝,说:“俯仰无愧怍,虽被刑,无累于吾神明。庸何伤!”他表现得很英勇,很正气凛然,然而赞成袁世凯称帝,是个人名誉上永远洗不掉的一个污点。严复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后人长时间不愿意提起他,显然和晚年列名筹安会六君子有关。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海军起步比日本早,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这也注定了严复海军名将之梦的破灭。 B.由于武人出身和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他的译作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巨大冲击。 C.严复的思想充满矛盾,他既不保皇,又不赞成推翻清朝;既介绍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又有保守主义观点。 D.本文引用严复文章的有关内容和他的原话,以及梁启超对他的评价,体现了人物叙写方面注重史实,客观真实。 E.本文叙议结合,既通过丰富事例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又恰到好处地对严复进行了评点。 14.文中写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鲁迅曾称赞严复“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严复的“锐敏”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有位学生考取了大学,给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改正。(找出三处并改正。3分) 老师:您好! 在高中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鼎立相助的结果。您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希望。 您的学生 王珊 2009年10月28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1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随着20l0年世博会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有些居委会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立在小区门,看到有穿睡衣的居民便上前劝阻。 材料二: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正常,只是图个方便”的占33.95%, 而选择“很正常,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 (3分)¥高#考#资%源*网 (2)你对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说玄奘刚剃度的时候,在名满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门寺修行。有人劝玄奘说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读经卷,这样,自己的才华才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告辞时,方丈带着他到后山,给他看了两种林木:一种生活在开阔的土地上,却长得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只能用来做柴薪;一种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中,每一棵却都修长、挺直、高大。玄奘看后,幡然醒悟,决定留在法门寺,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请根据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州八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反叛楚国,项羽于是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咎留在楚国的部下前往,击败并降服了殷王而凯旋。项王任命陈平为都尉,赏给他黄金二十镒。过了不久,汉王又攻下殷地。项王大怒,准备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官吏。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暗中逃走。陈平渡过黄河,船夫见他一个美男子独自行走,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应该藏有金玉宝器,就盯着陈平,想要杀掉他。陈平很害怕,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船夫知道他身上一无所有,才没有下手。 不肯投降,关羽父子被孙权斩杀。(2分) (2) 玛斯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在此时此地看见聂赫留朵夫,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她冷冷地对待他,告诉他孩子死了,主人(姑妈)把她赶了出来。她不愿意提那些使她屈辱和苦难的旧事。最后她请求聂赫留朵夫给些钱。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陌生而失望。¥高#考#资%源*网 10.B(最准确的一项应是抓住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的一项,而轻小说的特征是轻便,只有B项抓住了此特征。) 11.D(是文化消费品,本质无害,这是轻阅读的特征,不是具有了这些特征就能流行。) 12.D(A王肖练定义的“轻阅读”是一种重质感的阅读,而现在流行的“轻阅读”是一种虚无、苍白的阅读,“轻阅读”不属于后者,因此现在流行的“轻小说”不属于王定义的轻阅读;B六 理由要点: 穿睡衣出门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不符合国际礼仪,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世博会是我们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如果让国际友人看到这些风景,必然会影响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穿睡衣出门固然是个人的行为,但这和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大声打电话、吸烟一样,可以任性而为吗? 政府有移风易俗、变革陋习、引导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责任与权力。劝阻穿睡衣出门,是一种行政倡导,无可厚非。 示例2:上海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 理由要点: 上海市民穿睡衣出门是几十年积淀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出来“劝阻”,显然是怕影响世博会的形象。那么,干涉市民穿着自由,难道不就影响了上海的形象吗? 穿睡衣出门是上海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既然这么多年都能看得并习以为常了,为何世博会来临了就看不得了?就要禁止了呢?这反映了上海在文化上的不自信。 如何穿衣,是个性化、文化性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国际礼仪的问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本身就是与这一主题背道而驰的。 18.写作点拨:树木稀疏的林子里,生长出的树木只能做柴薪;而树木葱郁茂盛的林子里,树木却能做栋梁。同样是树木,为何林木密集、生存资源有限的地方,却长得好?原因在于它们生存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下树木为了生存而必须保持的抢占生存优势的积极状态。 树木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对手如林的竞争社会里,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敢于向强大的对手叫阵,敢于在挑战和竞争中完善自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类霜天竞自由”,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