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西西弗的神话精练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西西弗的神话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为什么说“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答案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而将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中。
    2.第二段中“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指他明明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但能够走出自己的不幸,超出自己的命运,享受自己的胜利,他的意志比巨石还要坚硬。
    3.第三段中谈到工人劳动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在说明主人公有意识的时候,重复无效的劳动是痛苦的;当主人公所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的时候,痛苦也就不存在了。西西弗是一个走出了痛苦的英雄。
    4.第四段中“荒谬胜利的法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痛苦为欢乐,从而享受胜利的幸福。
    二、围绕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请你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屈原的理解和赞美之情,不超过2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 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 突然,仰天长叹:“ 天啊!为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荒谬(miù)分歧(qí) 赋予(fù)圣浴(yù)
    B.扼住(é)阴森(sēn) 藐视(miǎo)栩栩(xǔ)
    C.胳膊(ɡē)鲜润(rùn) 深邃(suì) 虔诚(qián)
    D.面颊(jiá)堕地(duò) 践踏(jiàn)领略(lüè)
    【解析】选B。“扼”应读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予 寂莫 喧泄 无济于事
    B.震撼 告戒 秸杆 要言不烦
    C.雄辨 冥王 抚爱 声名鹊起
    D.窠臼 虔诚 行径 曲高和寡
    【解析】选D。A项“寂莫”应为“寂寞”,“喧泄”应为“宣泄”。B项“告戒”应为“告诫”,“秸杆”应为“秸秆”。C项“雄辨”应为“雄辩”。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哎,什么!就凭这些如此狭窄的道路?”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
    B.“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狄浦斯说,而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回响在人的疯狂而又有限的世界之中。
    C.深知内情的西西弗对阿索玻斯说,他可以告诉他女儿的消息,但必须以给柯兰特城堡供水为条件。
    D.在西西弗身上,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至山顶。
    【解析】选D。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冒号,可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B.在十一运赛场上,这些如花般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向金牌发起了冲击。
    C.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象使西西弗的形象栩栩如生。
    D.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其积极向上的寓意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解析】选B。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做。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说明和面值数字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这只小黑熊的繁殖成功,是北京动物园五十年来唯一的一只。
    D.在演讲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提出如何看待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时,霍尔教授称,诺贝尔奖并不一定是授予最优秀的人,而是评委们经过商讨后将奖项颁发给当年提名者中的佼佼者。
    【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凝结”不能和“劳动成果”搭配。B项中“培养”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在第二个“塑料袋”后加“的习惯”。C项中语序不当,“繁殖成功”应作“小黑熊”的定语。
    6.某市举行“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四周年”文艺晚会,请你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晚会的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引出后面的节目。(40字左右)
    二万五千里长征,你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听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
    【解析】串台词的作用在于引出下面的节目,所以内容上应对节目内容作简洁的介绍。
    答案(参考):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历经重重磨难。两过雪山,横跨大草原,跨越道道天险。
    7.把下面的几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句,要求语意明确。
    (1)“孔子教育奖”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
    (2)它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来源:]
    (3)它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曲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商而提出申请的一个有关教育事业的奖项。
    (4)它是在2005年10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批准的。
    (5)该奖项是以中国政府名义正式设立的国际大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找出主干句子,然后让其他句子作修饰成分。要对句子进行适当增删,以使句子表达准确、通顺,但不要落下关键词语。
    答案(参考):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的“孔子教育奖”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曲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商而提出申请并于2005年10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批准的,以中国政府名义正式设立的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
    8.(2009•广东高考)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___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_____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正确分析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然后根据题干前后的内容确定答案。图表一的内容显示学历越高,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就越低,反之越高。图表二则显示了不同职业在通过电视节目获取科技信息上的差异。C处内容是一个结论,要综合上面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
    答案: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越高
    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异
    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不同因素,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9.第二则寓言中说,人生对我们“从一而终”,我们“好歹得爱她”。这“从一而终”和“好歹得爱她”有什么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这是一个比喻句,只要理解其本义就可以了。
    答案(参考):人生无法摆脱,也不能推卸逃避。
    10.苦难和不幸的西西弗的“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能力。“幸福”是本文的关键词语,只有充分理解作者观点,才能准确把握“幸福”的含义。
    答案(参考):西西弗不埋怨命运,全然不在乎自己的不幸和苦难(或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不幸和苦难);他十分注意生活的细节,从细节中寻找幸福、享受美好。
    11.这三则寓言共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或者生命)的一种什么感悟?请用简要的文字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每则寓言的人生感悟,然后找出其共同点。表述时要力求准确简洁。
    答案(参考):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或者:爱过程的人是智慧的,爱细节的人是幸福的。)
    12.《人生寓言》是一篇别致的哲理小品。请就其别致之处作出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结构、选材、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
    答案(参考):①每一则寓言既独立成文,又浑然一体,主旨鲜明。
    ②选材富有匠心,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第一则重在诠释同一人生的两种态度,第二则重在人生不能也无法推卸逃避,第三则重在从苦难人生中寻求美好。
    ③层层推进,结构严谨:三则寓言渲染铺垫,文末结论水到渠成,揭示主旨。
    ④表达方式:三则寓言都是先叙事、后议论,文末集中议论,画龙点睛。
    ⑤语言修辞:比喻说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