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历史的经验是甩鲜血换来的,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宜赋》 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韩愈在《师说》中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的观点, 作出了,的论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根的神韵 张奇平 (一)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 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 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 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 你静静地思考着,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 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拼命地生长。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处女地。 (二) 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 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 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三) 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 此时,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然后在你的伤疤外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 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尽管阳光异常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 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下人们的一种玩物。 终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 14.文章采取了第二人称来行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答: 15.(1)第一部分中划线的句子“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指什么样的安排?(3分) 答: (2)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画句子“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的化石”的 含意(3分) 答: 16.山崖上的树根、村头老榆树的树根与展览室里的树根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各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6分) 答: 17.综合全文看,作者通过对根的神童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叙述你的看法。(6分) 答: 六、(10分) 18.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纸币出现的两个条件。(4分) 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选纸术和印刷术。然后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是钱帛兼行。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帛制大体上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铁钱一贯,即1000文,约重39千克。而社会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于是纸币应运而生。 答: 19.为号召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我校将开展一次校内名著阅读讨论会,假如你将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的名著,谈谈阅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以上。(6分) 七、(60分) 20.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请从材料整体或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800字以上;立意须在材料范围内,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 1.C (A更gēng B吮shǔn D剽piāo) 2.B (A喧---暄 C篇---翩 D奈---赖) 3.A (B使用对象错,“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C感情色彩错误,“锱铢必较”形 容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贬义词。D望文生义,“首 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4.C (A搭配不当,“提高并完善”与“司法制度和司法保护水平”不能搭配。B语序 不当,关联词“一方面”应放在主语“极光”之后。D成分残缺,加宾语“的意志”) 二、 5.D 原文说的是“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 的做法”。故选项中“并不反感”的说法是颠倒是非。 6.D 4段末句提到“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 数人接受”,李清照重视词音乐性的主张,应该可以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7.B 原文第三段说“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并没有得出“苏轼立的成就远 远大于破”的结论。 三、 8.D (趣:赶快、急速) 9.A 介词,替,给。(B于是,就/趁机;C在/被;D通“尔”/就) l0.A (与原文“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张良从外来谒”“以郦生语告”相背。) 四、 11.(1)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向往倾慕陛下的德义,甘愿 做陛下的臣仆。(大意正确2分,“乡”“臣妾”各1分。) (2)况且天下的(那些)劝说君主采纳自己主张的人离开自己(他们)的亲人,舍弃祖 坟,告别老友,追随陛下征战(东奔西走)的原因,只是日夜盼望着得到一块小 小的封地。(大意正确2分,“游、徒”各1分) (3)以地位低的人作老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作老师就近乎谄媚。 12.(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 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寥寥数笔, 营造了, 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每答对一 问得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 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 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 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答对表达技巧得2 分,赏析部分占2分) 13.(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五、(22分) 14、文章以第二人称“你”的形式,将根拟人化,视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和其直接 对话,赋予了根各种感情的体验,使读者备感亲切,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15、 (1)本属于一片沃土,却注定此生经历孤独,注定了终身与清贫为伴,忍受孤独,饱 经风霜。却不为人们留意。(原文语句信息比较完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但意思符 合也可以给分) (2)因为村头的老榆树养育了古老的村庄,是村庄悠久历史的见证,因此是旗帜,根 默默地支持着老榆树的成长,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老的传奇,正如长埋地下 的化石一般有价值。 16、(1)顽强,坚韧; (2)无私,博大; (3)痛苦,坚贞。(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但不可偏离太远或概括不全) 17、①人生应该默默奉献(或不求名利于关注,甘受寂寞等),勇于进取(坚持奋斗),不 屈服于命运(坚忍不拔),不畏艰难。②要心底无私,胸怀博大,乐于奉献(或无私 付出,宽厚包容,甘于奉献等),热爱故土。③要保持操守(坚持高贵品格或崇高气节),不屈服于外在压力,为了坚持人格(或生命)的尊严,宁可失去生命。(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文章的三个部分) 六、(10分) 18、【答案】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每点2分,共4分。其它答案不给分。)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第一、二句话是总说,后边分两层分别说明“决非偶然”的原因:一是北宋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优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一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对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的,但是比较具体的,还需要抽象概括。) 19、【参考答案】同学们,名著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我们可以从《论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在古今中外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吧(比喻)! (①开头称呼1分;②观点鲜明,能联系读辽的名著,讲明阅读名著的好处2分,没有联系作品该项只能得1分;③恰当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分;④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和号召力1分。) 七、20.参照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