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郑州智林学校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郑州智林学校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2
    第I卷 36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多音字每对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监察/监生  揣度/忖度  发丧/丧事
    B.窥伺/伺机  住宿/星宿  老气横秋/横财
    C.数见不鲜/寡廉鲜耻  纤维/纤细  悄然/悄无声息
    D.瘦削/削弱  露珠/暴露  肖像/惟妙惟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蔼  窈窕  川流不息  恬不知耻
    B.松弛  暴躁  惹是生非  搬门弄斧
    C.咨询  神州  甘拜下风  明哲保身
    D.妨碍  坐落  永保青春  琳琅满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矿难发生后,总理在新年的第一天就亲自视察煤矿,并要求各级管理部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____保证生产安全。
    (2)中国政府支持安理会实行合理而必要的改革,中国认为这种改革应该考虑各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遵循合理分配的原则并______考虑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席位。
    (3)金秋十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应邀访华,实现了与“东方雄鸡”的世纪之约。《欧洲时报》用“____露水夫妻,_____百年之好”来形容在国际新形势下的中法关系.
    A.确实  优先  不仅是/而且是    B.确实  首先  不仅是/而且是
    C.切实  优先  不是/而是      C.切实  首先  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对宇宙对自然获得了新的认识.
    B.历代文人墨客认为,在“细雨、微雪、夕阳、晚霞”等特定的天时良辰下,才能欣赏到梅花的最佳状态和最佳趣味.
    C.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成天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他东西好象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D.一切出版物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道我短者是我师,道我长者是我贼”,你这样忌讳别人的监督,怎么能干好工作呢?
    B.法庭经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张德兴因正当防卫致使袁鸣海丧命,实属罪不容诛.
    C.某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对国家的有关法规置若罔闻,为图本地经济发展而大肆砍伐天然林木,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D.明星做广告本无可非议,但面对广告中的“真实的谎言”,作广告的明星们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你的观众呢?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一二十年来,“高新技术”一词越来越流行。近几年来,人们又越来越提到“数字化”“信息化”等词语。
    B.黄仁宇的《孔孟》一文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版)
    C.亲情是什么呢?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它是欢乐,当你们分离的时候,它是辗转,是梦,是泪,是杜鹃啼血!
    D.令人不解的是――演出后,一些青年人四处探听歌星下榻之处,并不惜深更半夜在宾馆处等候,请其签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破解古玻璃“身世”之谜
    玻璃的出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世界公认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的玻璃是从古埃及传入的,但是近年在湖南等省一些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战国、西汉玻璃器,上面有中华民族装饰特点的文饰及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批文物的出土,引起国内外考古界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古玻璃研究专家、广西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说,它们的出土不仅涉及中国古玻璃制造技术的起源,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出土的这些古玻璃究竟属“舶来品”还是“中国制造”?中外专家用现代光谱实验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专家同时认为,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人的独立发明,但发展缓慢,因为他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特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因此,当既具有中国古代玻璃优点、耐温性能又好、适应性又强的“钠钙玻璃”传入我国后,引起人们的极大惊异,这类外来品与中国的“铅钡玻璃”在性状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国人不知道它们是同一类物质。
    “铅钡玻璃”如何起源?有学者认为,这与古代中国人冶铅的实践分不开。铅在我国古代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用铅制成的胡粉在古代是一种化妆品。同时古人非常热衷的炼丹术也叫铅汞之术。早在战国时期,就流行“食金饮玉”可以长生的说法,炼丹术兴起后试炼珠玉(即玻璃)也就成为炼丹家的活动之一。不过炼丹家着眼于养生,因此制作玻璃没有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更谈不上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来。又有学者认为中国玻璃的发展与陶瓷冶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制陶技术,青釉器物的烧成温度可达1200摄氏度,春秋时期已掌握熔化生铁的135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一般情况下,温度只要达到1200-1300摄氏度就可以制造玻璃。
    黄启善说,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更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国玻璃的成长史正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历史已经证明了古代中国人可以用特殊材料独立制成“铅钡玻璃”,但当这种技术存在一定缺陷,而不能被老百姓认识和接受时,它就需要不断完善,就需要像“钠钙玻璃”这样代表先进文化的技术来代替它,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7、下列关于“古玻璃”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铅和钡,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
    B、中国古玻璃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特点,适合做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
    C、中国古玻璃易碎、不耐高温,其实用性不如陶瓷、青铜、玉石,发展不充分。
    D、古玻璃其实就是“铅钡玻璃”它是古人利用特有的原料独立制成的。
    8、下面不属于对古玻璃“身世”说明的一项是( )
    A、学术界曾认为中国古玻璃是从古埃及人传入的.
    B、中国古玻璃制造技术的起源,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重要参考价值。
    C、中国古玻璃的起源与古人冶铅的实践分不开,炼丹家试炼的“珠玉”也就是玻璃。
    D、中国古玻璃的发展与陶瓷冶金的关系密切,春秋时已有制造玻璃所需的温度达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土的刻有中华民族装饰特点文饰及图案的大量战国西汉玻璃器,表明中国最晚在战国时已有玻璃制造技术。
    B、中国的古玻璃不全是从古埃及传入的,因而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不是埃及人。
    C、“钠钙玻璃”传入我国后引起人们的极大惊异,是因为这类外来品在性状上与“铅钠玻璃”有巨大的差异。
    D、如果古代炼丹家在炼制“珠玉”时给玻璃以足够的关注,那么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也许能早些走上发展的道路。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政治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宴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政治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衡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有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必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 治:统治
    B、论者以此贵之 贵:显贵
    C、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逾:越过
    D、典校坟籍,守道居贫,宴如也 宴如:平静安定的样子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若遇政治善事,即抄撰记录 ○2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B、○1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1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 ○2儿渺然不知所往
    D、○1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文博“性贞介鲠直”的一组是( )
    ○1守道居贫,宴如也 ○2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3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4 商略古今政治得失,如指诸掌 ○5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6唯文博不改起操
    A、○1○3○4 B、○2○4○5 C、○1○3○6 D、○1○5○6
    第Ⅱ卷(共114分)
    四、(19分)
    13、翻译上文的两个句子。(8分)
    (1)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的提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
    (2)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五、(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乡的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小时候无论什么花,我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不与繁华斗妍。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乡,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李梅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落落成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蔑席,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相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使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桂花摇落之后,全家动员,剪去小枝小叶,铺开在席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放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坐桂花卤,过年时作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