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福州市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查(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B.“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爱子心切的华老栓内心的希望。
    C.“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黑的人”就是刽子手,这些句子写活了他的凶残与贪婪
    D.选文的几处景物描写,很好的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
    (二)课外阅读(1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0—23题
    ①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是我的佳侣。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是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诗句。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二十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②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望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
    ③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性。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做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作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screnity)自然界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常使我们觉得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④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决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愉悦。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有改动)
    20.第①段中作者用“若即若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字)(3分)
    21.从全文看,第②段中“一种哲学的意蕴”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2字)(3分)
    22.作者用了哪三个形象化的事物解说“这个道理”?(6分)
    2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与“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情趣相似,其诗意一见就能了然。
    B.诗人把生活中的欢喜和愁苦加工成诗,就如同陈年黄酒失去辣味,只剩一味醇性,这个比喻堪称佳妙。
    C.从第3段看,“这个道理”指的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静穆”。
    D.作者认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有两种相反的情趣,互相映衬见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意味。
    E.作为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有些愤世嫉俗,他们不能泯化一切忧喜,没有达到诗的最高理想。
    六、语言运用(8分)
    24.将关联词“无论”“不仅”“不如”“因此”“与其”“但”“都”“也”恰当地填入下文空处。(4分)
    奢侈品消费 ① 与传统节俭生活态度相悖, ② 一跟当前整体富裕程度不符,再加上富人一掷千金易让社会心理失衡,奢侈品消费的确应该节制。 ③ ④ 我们多么不情愿, ⑤ 无法改变奢侈品消费在国内突飞猛进的事实。 ⑥ , ⑦ 一味批评, ⑧ 引导:把奢侈品消费引向利国利民的一面……
    (节选自《变奢侈品消费国为生产国》)
    25.指出下面句子的语病,并作修改。(2分)
    看到众多莘莘学子以优良成绩毕业离开校园,丁老师露出会心的微笑。
    26.爸爸考小明成语,将“一丝不苟”“飞针走线”“大显身手”中的“苟”“针”“线”“显”“身”五字空着,看他能不能填出。小明苦苦思索,终于舒展眉头,将空处一一填上。爸爸看了,哭笑不得。问:小明填的是哪五字?(2分)
    (本题据《法制日报》刊登的一则讽刺幽默小品改编)
    七、作文(70分)
    27.(70分)
    《海峡都市报》2007年5月16日报道:福州市教育局将放开城市学校的校服款式,学校可自行选择或设计校服款式。有的学校表示,可让学生参与设计校服
    对此,师生、家长反应热烈。请你以“校服开放之我见”为题,写一篇约800字的议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福州市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
    1.B(A拗”、C“螭”、D葩”注音应分别为的、chi、p丘)
    2.A(B“崇崇”、C“赎”、D“垢”应分别为“祟祟”、“渎”、“诟”)
    3.D(参看教科书第206页)
    4.D(应为“以口语(讲)为主,以体态语(演)为辅”)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10分,每题2分)
    5.D(A端、正,危弱;B这样,……的样子;C这,则、就;D这,这样)
    6.A(A被,BCD在)
    7.B(例句:名词用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B名词用作动词,C动词使动用法,D形容词意动用法)
    8.C(C定语后置,ABD宾语前置)
    9.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阅读《庄子》选文(10分)
    10.(2分)B (病:困乏不堪、困乏潦倒)
    l 1.(4分)(1)我在探寻使我达到如此极度困乏和窘迫的人(或:我在探寻使我达到如此极度困乏和窘迫的原因),然而没有找到 (2分)
    (2)苍天没有偏私地覆盖着整个大地,大地没有偏私地托载着所有生灵,天地难道会单单让我贫困吗?(2分)
    12.(4分)(1)周 战国 道 《庄子》 (2分)
    (2)一切都是天命,非人力所能左右 (2分)
    三、古诗鉴赏(6分)
    13.(3分)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意思对即可)
    14.(3分)“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言之成理即可)
    四、名句默写(6分,每题1分)
    15.(1)茕茕孑立 (2)乌鸟私情
    (3)羽化而登仙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烟光凝而暮山紫 (6)沉舟侧畔千帆过
    (错一字,该小题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课内阅读(16—19题)(12分,每题3分)
    16.①神态(描写)
    如:a.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b.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②语言(描写)
    如:“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怕什么?怎的不拿!”“这老东西……”
    ③行动(描写)
    如:a.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
    b.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
    c.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17.原文“华大妈掏了半天,老栓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等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华老栓夫妇贫穷、本分、胆小等特点(意思对即可)
    18.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看客的麻木和冷漠,表达了鲁迅对其批判的态度。
    19.A(文章以“药”为题的原因有多方面)
    (二)课外阅读(20—23题)(16分)
    20.(3分)中国古诗中的佳句既亲切又辽远
    21.(3分)消逝之中有永恒
    22.(6分)①储藏多年的黄酒②古希腊的造型艺术③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
    23.(4分)AD(A“其诗意一见就能了然”、D“两种相反的情趣,互相映衬见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意味”与文意不符)
    六、语言运用(8分)
    24.(4分)①不仅 ②也 ③但 ④无论 ⑤都 ⑥因此 ⑦与其 ⑧不如(每填对两处得1分)
    25.(2分)语病:“莘莘”即众多,与前“众多”重复。
    修改:删去句中的“众多”。
    26.(2分)小明填的是“挂”“檐”“壁”“打”“出”五字
    七、作文(70分)
    27.(7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