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建陵中学09—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尽管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张爱玲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要在四十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
    “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作为音译词的“粉丝”使用方便,既可表现出粉丝从者如云的声势,也可体现粉丝喜纠缠、善攀附的特性。
    B. 天才如果遇到知音肯定他的价值,那颗寂寞的寸心会感到欣慰;如果得知音而复失,则会悲伤不已。
    C. 知音的出现,不是在天才成名之前,就是要等天才死了之后。前者如歌德,后者如本•约翰逊。
    D. 作者认为粉丝和知音都可爱,但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粉丝,缺少的是知音。作者期待更多的知音出现。
    16.根据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粉丝与知音的不同。(6分)
    答: ▲
    17.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18.人生在世,不免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有时觉得他(它)们很陌生,有时觉得他(它)们很熟悉,有时很想了解他(它)们,有时却很想摆脱他(它)们……于是,在接触他(它)们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故事、感慨和思考。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建陵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答案
    一、
    1.D
    2.A . B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C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方去了。D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行。
    3.D A项语序不当。B项搭配不当。C项语义重复。
    4.举着盛唐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离愁别绪把江心秋月漂白。
    二、
    5.C6.D7.C
    8.(1)有的从十五岁就到北边防守西河,就是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边成守垦荒。(或、北、便各1分)
    (2)离家时里正给(我)裹夜,回来时头发都白了还要去防守边疆。(去、与、省略各1分)
    (3)(如今)我确实懂得生男孩命运坏,反而生女儿命动好。生下女儿(将来)还能嫁给邻居,生男孩(将来)只能(因出征)随荒草埋掉。(信、恶、犹、得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1)晴天本无雨,夏夜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乐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四、名句名篇
    (1)人生代代无穷己(2)战士军前半死生
    (3)栗深林兮惊层巅(4)山形依旧枕寒流
    (5)尘世难逢开口笑(6)流水落花春去也
    (7)日日花前常病酒(8)小楼吹彻玉笙寒
    五、
    11.【答案示例】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与暗示)。(1分)正是因为四只狐崽活泼可爱。被捉之后浑身“颤抖”,本性善良的“我”才会被触动。(2分)为后文写“我”为红狐的母爱感动而流泪和母亲放还狐崽埋下伏笔。(2分)
    12【答案示例】①遭遇红狐,“仇人”相见,“我”怒火中烧,抓狐崽,红狐哀鸣,“我”不为所动;②我非常喜欢四只狐崽,人狐和谐相处。③“我”被红狐的母爱深深感动,伤心流泪,生怕狼狗伤害红狐。(每点2分)
    13.【答案示例】 由于人类残暴而无休止的围猎捕杀,狐对人类怀有深深的恐惧。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矛盾已十分突出,红狐在“茫茫夜色中”消失,乃至永不回来,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6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 这是本文的传神之笔,饱含着作者巨大的哀痛和深刻的反省。在繁华都市中,与自然隔绝的人们内心冷漠,体悟不到生命的神圣和自然的伟大,人与自然关系逐渐恶化,令人忧虑。这个结尾饱含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6分,意思对即可)
    六、
    论述类文本必做题
    15.C(“不是……就是……”错,夏志清就是例外。)
    16. ①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②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③粉丝是对偶像崇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每点2分)
    17.说孔子是知音,是因为他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和充分的理解;戏称他为粉丝,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痴迷至三月不知肉味,已类似于现代粉丝对偶像的狂热追逐。(每点3分)
    七、作文(70分)
    建议54分切入。
    建陵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答案
    一、
    1.D
    2.A . B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C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方去了。D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行。
    3.D A项语序不当。B项搭配不当。C项语义重复。
    4.举着盛唐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离愁别绪把江心秋月漂白。
    二、
    5.C6.D7.C
    8.(1)有的从十五岁就到北边防守西河,就是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边成守垦荒。(或、北、便各1分)
    (2)离家时里正给(我)裹夜,回来时头发都白了还要去防守边疆。(去、与、省略各1分)
    (3)(如今)我确实懂得生男孩命运坏,反而生女儿命动好。生下女儿(将来)还能嫁给邻居,生男孩(将来)只能(因出征)随荒草埋掉。(信、恶、犹、得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1)晴天本无雨,夏夜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乐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四、名句名篇
    (1)人生代代无穷己(2)战士军前半死生
    (3)栗深林兮惊层巅(4)山形依旧枕寒流
    (5)尘世难逢开口笑(6)流水落花春去也
    (7)日日花前常病酒(8)小楼吹彻玉笙寒
    五、
    11.【答案示例】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与暗示)。(1分)正是因为四只狐崽活泼可爱。被捉之后浑身“颤抖”,本性善良的“我”才会被触动。(2分)为后文写“我”为红狐的母爱感动而流泪和母亲放还狐崽埋下伏笔。(2分)
    12【答案示例】①遭遇红狐,“仇人”相见,“我”怒火中烧,抓狐崽,红狐哀鸣,“我”不为所动;②我非常喜欢四只狐崽,人狐和谐相处。③“我”被红狐的母爱深深感动,伤心流泪,生怕狼狗伤害红狐。(每点2分)
    13.【答案示例】 由于人类残暴而无休止的围猎捕杀,狐对人类怀有深深的恐惧。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矛盾已十分突出,红狐在“茫茫夜色中”消失,乃至永不回来,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6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 这是本文的传神之笔,饱含着作者巨大的哀痛和深刻的反省。在繁华都市中,与自然隔绝的人们内心冷漠,体悟不到生命的神圣和自然的伟大,人与自然关系逐渐恶化,令人忧虑。这个结尾饱含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6分,意思对即可)
    六、
    论述类文本必做题
    15.C(“不是……就是……”错,夏志清就是例外。)
    16. ①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②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③粉丝是对偶像崇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每点2分)
    17.说孔子是知音,是因为他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和充分的理解;戏称他为粉丝,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痴迷至三月不知肉味,已类似于现代粉丝对偶像的狂热追逐。(每点3分)
    七、作文(70分)
    建议54分切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