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3分) 答: 17.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4分) 答: 18.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答: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了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在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六、语言表达(9分) 20.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6分) 示例:曾祖父一代(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用意: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信奉和坚守。 (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 (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 (3)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 (4)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5)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字 。(3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材料,选准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根据哲学家“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的话题材料写作文。 4. D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A项中,方兴未艾: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B项中,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形容电视人物角色不妥。 D项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5. A (B项在“财物”后加“的案件”,缺宾语中心语。 C项成分残缺,句首当添加“透过”。 D语序不当。“国内媒体不仅产生了轰动,国际媒体也加以了积极的关注”可改为“不仅轰动了国内媒体,也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6.A ( B. “明显好于”与原文不符,应为“略好于” C.“最受欢迎”查无依据,绝对化。D.“已得到政府的批准”错,未然成为已然。) 7.D (D.“费时要短,减肥效果更为明显”无中生有。) 8.D (A.“目前最有效的减肥手术”查无依据。B.本是“协会负责人斯科特•希科拉称,这种口腔植入术令人兴奋和富有创新精神。”并不是所有人对“这种口腔植入术令人兴奋和富有创新精神”,同时并没有“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原文是“现在说这将是突破性的还为时太早”。可见,与原文不符。C.“因其费用低痛苦轻风险小而将成为肥胖患者减肥的首选措施”属无中生有,原文查无依据。) 9. C (期待,期望) 10.B表修饰(A项分别为用来、因为;C项分别为那么、却;D项分别担任、是) 11.A ( 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12.D (“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13.(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3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4分)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3分) 14.(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1分) 想到的是: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 (1分)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1分)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 (1分)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1分)(任意三点即可) (2)答: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2分) 18.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微的人。(2分)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2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2分) 19. B C(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洒脱放纵”与原文说“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0.(示例)(1)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2)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3)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4)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5)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第(1)(2)(3)(4)项各1分,第(5)项2分;意思大致正确即可。)(共6分) 21.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一点1分,共3分) 22.略 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不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