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西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西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玄妙/管弦 筵席/赝品 塑料/朔风凛冽
    B.苑囿/宛如 绯闻/菲薄 偌大/若无其事
    C.箴言/信笺 糜烂/奢靡 被褥/相濡以沫
    D.验证/入殓 秘鲁/分泌 陨石/殒身不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桑 伶俜 屈指可数 鞠躬尽粹B.脉膊 涣散 欢渡良宵 汗流夹背
    C.喝彩 毛燥 金榜提名 再接再励D.商榷 撕杀 各行其事 融汇贯通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B.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C.学习文言文,首先是要诵读,要把那些原本佶屈聱牙的语句读通顺,读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这样才能深入体会文中情感。
    D.从篮网的远景规划来看,哈里斯的地位比文斯•卡特还高,他是球队的重建核心之一。易建联越早表现出与他琴瑟和谐,对他在篮网站稳脚跟越有帮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对于中法间因为圆明园文物拍卖而产生的争端,许多法国普通民众,无论对中国友善与否,都倾向于以法律为理性评判标准。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二、(9分 每小题3分)
    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这包涵着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的,而在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一定意义上也是依据于艺术的。这就是说,生活美学既认定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又认为美具有非日常生活的另一面,尽管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
    追溯本源,在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他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从“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解读儒学,似乎更能回到原初的语境来言说问题,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以及二者的统一。从来源上说,这种基本规定一方面直接来自中国古人自身的本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情更是与“巫史传统”息息相关的,或者说情是间接来自于这种独特传统的。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无疑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被转化为礼与情的合一,而乐对于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之情。进而可以看到,对于作为感性学的儒家美学而言,情较之礼才是更为根本的,或者说,儒家美学最终就是以情为本的。所以,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美学思路。
    在孔子本人那里,这种情的实现更多是在诗与乐当中完成的。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表明不仅诗之“兴”是达于礼的前导,而且礼与仁最高要在乐中得以完成和完善,诗与乐将礼前后合围在中心,孔子正是意识到了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由此可见,从孔子时代开始的以情为本的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这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也是依据于艺术,生活与美学,虽主客两分思想模式不同,其实如出一辙。
    B.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批评,关系密切,内在融通没有隔膜。
    C.中国古典美学家能在适当地方将体悟到的生活本身的美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一种“有情的人生”。
    D.从儒家美学的发展来看,以情为本的美学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活美学”这一概念的范畴的一项是( )
    A.生活艺术化 B.艺术生活化
    C.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 D.人们的日常生活
    7.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不属于“儒家美学”的阶段性特点的一项是( )
    A.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是其主导理念
    B.随着乐的衰微,礼乐相济被转化为礼与情合一
    C.“情”为根本
    D.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以及二者的统一。
    三、(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
    D. 愿为文以志之 志:记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以待四方之游者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①则其为道也轻 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31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10分)
    恨 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释: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他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 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作简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各小题空缺的部分。(8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2) 顺流而东也, , , , 。
    (3) 桂棹兮兰桨,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