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有删改) 16、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4分) 17、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4分) 18、 (1)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E、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六、语言运用(9分) 20、下面是王老师在办公室接到李明同学电话的内容实录。请你根据王老师的话,推断一下李明同学的说话内容,补写在横线上。(5分) 李明同学的话:⑴ ⑵ ⑶ 。 王老师的话:哎,我就是!/什么问题,你说吧! /别着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也是正常的。你已尽力克制,这就很好。我想我们还是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21、将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设问句。要求:个别词语可以调换,词序可以变动,但不能改变原义;句义要完整。(4分) 原句:据估计,新来的南斯拉夫教练不会改变他们的战法,要知道改变人的习惯有多难。 改句: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父母、爱祖国,这是情感的底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行为的底线;尊重别人、团结友善,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足球、篮球、羽毛球是不能让它越出场地两端的底线的;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之下,在道德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也不能打的。底线,是是非善恶的分水岭。 请以“做人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 语文期中答案 1、C( “椒房”为“jiao” ) 2、A ( B项“提炼”“豆蔻词工” C项“寒暄”“不屈不挠”D 项“人才济济”“檐牙高啄”) 3 C (“无愧”: ①没有什么惭愧之处;②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不愧”: 副词。同“为”、“是”连用,表示当之无愧。“精髓 ”: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真谛”: 名词,真实的道理或意义。 “衷情”:衷于某件事,对某件事全心全意地投入感情。“钟情”:感情专注,常指爱情) 4、C ( “翻云覆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 5、 B ( A项“都”“悉数”重复;C项句式杂糅;D项关联词语位置错误。) 6、B(A. 主意:上句是没有办法的意思,下句是主见的意思;C. 问题:上句是缺乏的意思,下句是事业、事情的意思;D. 折腾:上句是来回奔忙的意思,下句是反复做的意思;B. 磅礴,都是气势盛大的意思) 7、•A(A出现于第①段“而专制主义和孔盂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的前面,属 于另一个话题) 8、•B(将“道统”的含义缩小了,不合文意。原文说:“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 9、C.(依选文第④段末句可知。A‘而儒家不是”大绝对.B“都是”缺乏依据。D“决定性作用”有失分寸,不符合原文“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的意思。) (文言文详见读本101页) 10、 B ( 当:执掌,居处。) 11.解析:A、其:代词;语气副词,难道。B、安:安定;哪儿。C、之:助词;代词。 答案:D 以:因为。 12、D 13、⑴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凡百”“景”“克”,各一分,句意一分) ⑵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虽”“董”,状语后置句式各一分) ⑶假使能够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诚能”“可欲”“自戒”各一分)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14、 答案: 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2分) “无侣”(或“单栖”)(2分)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1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1分) 15、⑴⑵⑶⑷⑸略 ⑹刘姥姥⑺ 岑参或者王昌龄 16.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写出任两点即可拿4分) 17.①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②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③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写出任两点即可拿4分) 18.(1)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写出任两点即可拿4分) (2)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1分)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1分)(回答格式一分) 19.B、C.(B、“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家愁、情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包含国愁。C、《武陵春》是婉约词。) 20、 答案:喂,您好!我找王老师。(1分)/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2分)/我这几天上课总是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我尽力克制,还是没能改变,心里很着急。(2分) 21、解析:要把原句进行改写,首先要注意设问句特点反问又反答,所以要把原句设计成专问再答的形式,其次,原句整个句子是用一种推测的语气表述的,这种推测语气是由“估计”一词带出,改写后,“估计”一词一定要用上,使改句与原句在语气上保持一致。 答案:新来的南斯拉夫教练会不会改变他的战法呢?估计不会,要知道改变人的习惯有多难。 (设问句式2分,“估计”1分,句意吻合1分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