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淳 2009年7月1 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是学术界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就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来说,季羡林是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泰斗,是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其涉足学术领域之广,当世罕见。可以说,大凡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几乎都留下了季老探索的足迹。追究季羡林之成为“杂家"的起因,是当代学术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也是学界学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季先生自己轻描淡写地把原因归于“偶然性”。 季羡林一生和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季羡林的散文被当做整个中国近一个世纪知识分子创作变迁的缩影,蕴含了一种流动着的一贯的人格精神。季羡林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写作风格广有涉猎、汲取:《史记》的雄浑,六朝骈文的浓艳,陶渊明、王维的清新,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这样写出来的散文, 或如行云,舒卷自如;或如流水,潺凌通畅;或加淡妆,朴素无华;或加浓抹,五色相宜。长达数千字的,不厌其长;短至几百字,甚至几十个字的,不觉其短;全都灵活方便,得心应手,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绘风景,都淋漓尽致,自然天成。在他笔下,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封一邑,都能焕发光彩,增添情趣。谈身边琐事而有所寄托,论人情世局而颇具文采,因小见大,余味无穷,兼师东西,独辟蹊径。对于自己的文章,季老曾说:“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才是季先生文章真正感人的缘由吧! “真情、真实、真切”是季羡林的处世原则。在将近百年的风雨人生中,先生一直秉承“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唯有真实为事,方能有为当世;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阔坦荡。”先生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谆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在我们外人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季先生自己的人生写照呢?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学术上的成就、极具感染力的文风、朴素、高贵的人格,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仁硅说,季老的过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不仅仅是像他这样的学者越来越少了,还因为他在世的时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个浮躁的时代,和这位学术坚守者的宁静与单纯。斯人仙逝,给公众造成巨大的心理空缺,使得大众精神偶像的投射又失去了一个对象。这是先生的宝贵之处。 “风雨百年,铸造的是品格;大浪淘沙,沉淀的是真金。”“斯人已去,功过成败皆虚;沧桑正道,将上下而求索。月白风清,一代巨擘长存天地;德高望重,万古芳名永留人间。”这是人们悼念先生的语句。在悲哀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了对“国学复兴”的思索。这也许是先生对国人的最后赠予了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这是学术界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这句话既是对季羡林学术和人品的高度评价,又统领全文。 B.称季羡林为“杂家”,是因为他涉足学术领域非常广阔,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全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 C.季羡林的散文蕴含了一种流动着的一贯的人格精神,就是指他的散文创作代表着中国文人的一种人格精神,即情感真挚,态度严肃。 D.赵仁硅说,季老的过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既是对季羡林的高度评价,也蕴含着对这个浮躁时代学者的批评。 16.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评价季羡林先生的?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评价?(6分) 17.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成为“杂家”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什么是真诚?真诚就是在世俗伪饰中选择真实,真诚就是在他人失意时的推心置腹;真诚是阳光,融化自己也融化他人心灵的坚冰,真诚是火焰,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的世界;真诚也许仅仅是一滴甘露,却可抚慰漂泊无依的灵魂……对于真诚,你有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呢? 请以“感受真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C.(A tà/tuò;mí/mǐ;xuē。 B léi;bì/pì;qiánɡ/qiǎnɡ。 C cēn/shēn ;cì/sì;qiàn/xiān。 D lòu/lù; chuò;jiè/xiè) 2.D.(A.前后不一致,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是否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B.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所造成的”不能混用。C.偷换主语。) 3.(1)制取原料气 (2)进行催化反应 (3)处理加工(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总也饮不尽北国江南的乡思情/焦灼的目光把大漠的一轮秋月射穿(化用唐诗宋词3分,语意连贯且表达富有意蕴3分) 5.D (D项中的“殆”意为“大概”) 6.A (“之”,结构助词,的。B、却/并且。C、兼词,于此/形容词词尾。D、把/用) 7.D(“合作考察”错) 8.(1)赵国如果一定要让赵括担任将军,使赵军破灭的一定是赵括。(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将:让……担任将军,1分) (2)秦国的应侯拿出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说:“秦国害怕的,只是赵括罢了。”(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行:拿出、拿了,1分;③独:只是、唯独,1分) (3)秦王听到赵括已经担任赵国的将军,就暗中派遣白起代替王龁,于是战胜了赵国。(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阴:暗中、暗地里,1分) 9.(1)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位置):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答“盛况不再”也可)。 (2)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答“夸张”也可),雕梁画栋早晨使南浦的云飞来,珠帘丝幕傍晚卷来了西山的雨;既描写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也表现出滕王阁的寂寞冷清,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表现了滕王阁的“高”和“冷清(冷落)”。(手法1分,解说2分,特点1分) (3)运用设问手法,发出疑问,以景作答。(1分)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2分)而宇宙永恒(1分)的深沉感慨。 10.(1)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 (2)落霞与孤鹜齐飞 (3)茕茕孑立 (4)可以横绝峨眉颠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1.摄影家跑得快,是因为如果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浪上飞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3分)“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是因为他发现翻转飞舞的不是白蝴蝶,而是白色的垃圾纸片。(3分) 12.不能删去。(1分)这两段意在揭示“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提倡“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2分)与全文主旨“美的感受主要来自想象”“不一定要看清事物的真相”有关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 13.浪漫乐观的人容易发现美,觅得心灵的慰藉;(2分)而重实际的清醒的人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真相;(2分)两种人生态度各有特点,在作者看来都值得肯定。(2分) 14.合适。(1分)以“海边的白蝴蝶”为题,一是设下了悬念,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二是以此作为说理的载体,有利于化虚为实,使相关道理的阐发更加形象,更具体明了。(3分) 15.B(原文中说“几乎都留下了季老探索的足迹”) 16.从治学角度分析:是一个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泰斗(2分);从散文创作角度分析:感情真实,态度严肃(2分);从处世角度分析:真情、真实、真切。(2分)(文中第二、三、四段分别从治学、为文和处世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归纳。) 17.(1)为人谦逊真诚,为学不知满足,因此成为“杂家”;(3分)(这可以从季羡林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偶然性”分析得知) (2)无论时代多么浮躁,始终坚守自己的宁静与单纯;(3分)(从文中第五自然段可以分析得出) 18.按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分类赋分参照简表 分类赋分构思选材结构语言 一70~63构思新巧、独到,立意深刻,有启发性。材料新鲜、丰富,形象丰满,感人。结构精巧、严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 二62~56构思较好,立意准确选材合适得当结构完整准确、恰当 三55~49构思平平,立意准确选材基本得当结构基本完整通顺、平实 四48~42基本通顺 五41~28构思低幼,立意偏颇材料与观点有明显悖离结构混乱不通顺,有明显语病 六27~0没有构思,立意庸俗选材陈旧、无聊无章无序低幼、粗俗 说明: 评分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首先从构思立意、选材用材、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其大致所在的类别,再根据文章细部的差异特点上下浮动。 切题准确,语言表达好,且立意、选材、结构方面都有突出之处,为一类卷。 符合题意,语言表达较好,在另外三个方面有一方面较为突出,为二类卷。 符合题意,语言通顺、平实,结构基本完整,为三类卷。 构思立意等与三类卷基本相似,但语言基本通顺,或泛泛而谈,无新意,无意蕴,语言表达一般的,为四类卷。 虽然基本符合题意,但其余三方面明显较弱,为五类卷。 综合评价四个方面都比较差的,或者评分细则“个案处理”中①④项的,或者穿靴戴帽、生拉硬扯的,或者另起炉灶,与题无关的,均为六类卷。 注意: 作文阅卷一定要拉开档次!一类卷不少于3%;二类卷不少于10%;三类卷不少于20%;五类卷、六类卷合起来不少于1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