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1届)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淘汰( tài ) 徘徊( huái ) 血(xuè)缘 涔涔(chén) 混(hún )蛋 B.虐 (nüè) 待 撤(chè)退 藏匿(nì) 一盅(zhōng) 踉跄(qiàng) C.倔(juè)强 污秽(huì) 灵犀(xī ) 洗涮(shuàn) 藐(miǎo )视 D.伺 (sì) 机 谛(tì)听 沉吟(yín ) 吞噬(shì) 骄横(héng)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烦躁 婆娑 提防 非难 莫谈国事 共商国事 B.伺候 缜密 坟茔 搭讪 兵慌马乱 尽善尽美 C.洗涮 输赢 藐视 赔偿 随机应变 惊惶失措 D.造蘖 摧残 窥伺 骚动 老气横秋 别出心裁 3、下面文字中横线上依次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血溅白练”是 ,希望刑场围观的人群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六月飞雪”是 , 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以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亢旱三年”是 ,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把斗争锋芒指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贪吏。总之,三桩誓愿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但这种 主义的艺术手法却使窦娥的反抗精神达到了顶点,从而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也使全剧达到了高潮。 A.昭雪 现冤 感天 现实 B.感天 昭雪 现冤 浪漫 C.现冤 感天 昭雪 浪漫 D.感天 现冤 昭雪 现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小张干工作十分认真,在单位,不管分内分外的工作他都无所不为。 B. 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 ,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C . 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 5•12大地震虽然过去了,但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全都毁于一旦,地震现场断壁残垣历历在目,惨不忍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家们提倡的所谓的“快乐”, 而是为了就业。 B. 有关部门指出:使用低质蜂窝煤的后果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发热量极低,严重影响用户的取暖质量。 C . 一次性产品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人们文化观念的更新。 D. 土地不能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适当地使用土地,对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就是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在表现。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37年发表《骆驼祥子》。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有《龙须沟》《茶馆》等。 C. 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另创作有《日出》《原野》《蜕变》等剧本,创作有小说《北京人》。 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著名的“四大悲剧” :《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在深夜,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压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如:于2003年并网的Norton电站就是利用废弃的碱矿矿井,它深入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二个大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在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不属于“空气发电”的必备条件的是 A.大型储气站 B.空气压缩机 C.涡轮发电机 D.废弃的矿井 8、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在电能出现危机时作为应急能源。 B. 和油、燃气、煤或核能相比,是一种洁净能源。 C. 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 D. 将有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空气发电技术和核发电技术、热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完全相同。 B. 空气发电必须以存储大量空气为基础,而储存空气的空间需要很大,所以大型储气站必须建立在地下。 C. 空气发电技术其实质就是原来的风力发电技术。 D. 采用空气发电技术,不论是在生态方面还是在能源方面,都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10~12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恩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莱者,还见之,乃自逃隐,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惜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自资,同捃(稻麦)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nǜ 惭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颙(yón g)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子。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摘自《宋书﹒卷六十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凡:总共。 B、更有佳者相与 相:代词,你。 C、太祖闻之,遣使存问 存:保全。( D、恒无经日之资 恒:经常,常常。 11、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沈道虔“仁爱”的一组是 ①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②受业者咸得有成 ③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 ④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 ⑤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 ⑥悉以嫁娶孤兄子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思之乱后发生了饥荒,县令庾肃之把沈道虔接到城南的废头里,在风景秀丽的小溪边为他建了住宅。沈道虔却不愿在那里居住,仍然回到石山之下的房舍,和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一同苦度时光。 B. 沈道虔家世代信奉佛教,他把祖辈留下的旧住宅改建成寺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他家都要敬请佛像。请佛像那天,全家人总是触景生情,很是伤感。 C. 沈道虔德高望重,乡里的年轻人都想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沈道虔虽然穷得经常没饭吃,但他尽力筹措资金建立学舍,使跟随他学习的年轻人有了学习的场所。 D. 不论日子多么艰难,沈道虔都不改变节操。他淡泊名利,厌恶官场,以弹琴读书为乐,孜孜不倦。郡府和州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接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19分) 13、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常以捃拾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5分) ⑵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作于此时。 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请简要分析这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表现手法: ( 表达效果: ⑵三、四句中的“人南窜”和“水北流”对仗工整,请简要说明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思想感情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