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郁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伏笔。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2)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结合小说加以概括。(6分) 答: (4)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挺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端庄,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世间恩爱夫妻,概能如胶似漆;但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的,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在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千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傅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C.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 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3)文章第二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对于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阐述。(8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4分) A.细胞(bāo)债券(juàn)毗(pí)邻譬(pì)如 B.岑(cén)寂下乘(chéng)祈(qǐ)祷擂(léi)鼓 C.坍(tān)塌破绽(zàn)宽恕(shù)萧瑟(sè) D.诤(zhèng)言潜(qián)力接触(chù)辐(fú)射 14.选出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4分) A.飘泊 泻漏 不可逾越 B.郁闷 缘故 兴高采烈 C.弥补 燥动 筋疲力尽 D.流逝 婉惜 高朋满坐 1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全国跳水选拔赛近两天在山东济南举行,座无虚席的看台显现出当地观众对跳水比赛的热情,但比赛时观众接听电话的吵闹声不绝如缕,这种不文明行为影响了比赛秩序。 B.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能源供应的紧张、土地的过度消耗,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日趋激烈,有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的利益与发展,不惜竭泽而渔的做法屡见不鲜。 C.有的父母教育小孩子不要随意捡别人丢弃的东西,防止让人敲诈。让孩子路不拾遗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冷漠。 D.学术界的于丹与易中天都很红火,闹得大江南北满城风雨,他们用通俗生动的方式讲授深奥的国学,让国学走出了书斋而备受追捧。 1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但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中国的青年人。 D.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1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40字)(4分) 2003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国虽然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低碳经济是一种 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果你把手磨出了泡,下次就不容易再起泡了,因为手掌的皮愈磨愈结实;如果跌断了大腿,以后你就得更加小心了,因为跌断的骨头不但不能更加结实,反而会变得比较脆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由选文第三段可知,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的根源,并非是人们不读“四书”) 2.B(“合而为一”属无中生有,“深刻持久”前漏掉了“比较”。摒弃原文修饰语,人为夸大。) 3.A(“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这一前提没错,但并不能由此推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读“四书”,更不能推出全世界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也都要读“四书”的结论) 二、4.C (一)5.D 6.D 7.(1)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地方。 (2)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略上看,将来定可大用。 (二)8.起句写登临纵目之所见,山光、水光、月光,描绘出山川景物在月下的独特魅力;次句写夜色中的十里风荷,芰花、荷花的香气,突出其清香四溢的深刻感受。前两句从视觉、嗅觉角度领略、体验了南楼的美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说出视觉、嗅觉感受得2分,结合诗句分析得2分) 9.一个“凉”字概括了诗人留恋、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巧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既切合夏日“追凉”,又写出景物清高脱俗的寓意,构成了一个使人心境澄淡的“清凉世界”。诗人经历了多年的流放生涯,流寓鄂州,一方面洁身自好,一方面寄情山水,放舍身心,置生死荣辱于不顾,这也是他“清凉”心境的内涵。(景物之凉与心境之凉各得2分,如说“人情凉”可适当给分) (三)10.(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2)鸟倦飞而知还(3)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三、11.(1)B D (2)①衬托了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与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形成对照),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诚。②突出了主题,通过写石丁在画中作“暗记”,表现出对胡笛的不信任,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现象。 (3)①人品好,画艺高。“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去掉暗记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出一辙。②正直,坦诚。“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③大度,无私。面对石丁的不信任,胡笛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隔阂,扭转局面。 (4)这一情节的安排是合理和巧妙的,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首先,它符合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社会上普遍的“信任”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因而讲诚信者、坦诚诗人者十分难得和可贵;(4分)其次,它符合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强化了人物性格:胡笛是国画专业毕业的,山水画有名气,所以改掉暗记石丁看不出;他性格犟直(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才敢改掉别人画中的暗记。(4分)(答“不合理”,如能从主题、情节、人物性格方面分析,言之成理,也可评分高) 四、12.(1)A C (2)①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并非傅雷本人之物”上看出。②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房租”“存单”“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③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看出。(每点2分) (3)①赞扬傅雷夫妇内慧外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与含冤自杀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色彩。③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巨大摧残。(各2分) (4)赞同:①选择自杀是不愿苟且,体现了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②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是为了维护人格尊严。③受传统文化影响,选择“舍生取义”,是为了追求人格完美。 反对:①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成就)。②读者和国家失去(损失)一位伟大的翻译家。③他的做法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④人生坎坷,有时需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⑤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五、13.D 14.B 15.B 16.D 17.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以低碳排放为核心特征的,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挑战(1分)(“背景”“特征”“目的”各1分,“背景”“特征”“目的”顺序排列允许颠倒;语句通顺1分) 六、作文(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