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新余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西省新余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词,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扁舟(piān) 曾谙(yīn) 垓下(gāi) 勾当(gōng)
    B.剽悍(biāo) 创伤 (chuāng) 肯綮(qìng) 腕力(wǎn)
    C.刈旗(yì) 水涡(wā) 刨床(páo) 麾下(huī)
    D.葭苇(jiā) 王翳(yì) 殷勤(yīn) 泾渭(jī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_______,比尔•盖茨一度陷入困境。
    (2)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3)专家学者呼吁政府与企业应尽快______和掌握WTO规则。
    A.反映 爆发 熟悉 B.反应 爆发 熟习
    C.反应 暴发 熟悉 D.反映 暴发 熟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以期创新人才的大量出现。
    C.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D.自小弟弟出生后,婷婷便不再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待遇的变化使她产生一种“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的自卑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尽管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靠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就业压力沉重。
    B.“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宗旨。
    C.去年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西、安徽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水污染治理项目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的收费,以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年来,中国军队——尤其是海军——实力增长迅猛,某些国家有必要为此而担心吗?关注中国是必要的,但不该歇斯底里地对中国感到恐慌。
    B.一项民调显示,美国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对联邦政府的工作方式感到“不满”,或者干脆感到“愤怒”。民众估算,他们上缴华盛顿的每一美元税平均有53美分“被浪费”。
    C.中国政府发布报告说,去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同比上扬7.8%。
    D.一位教育专家曾精辟地指出:孩子的一切问题,根子在成年人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就是需要成年人作出样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7.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加评选对判断我们的水准毫无意义。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D.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公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1)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2)。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1)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2)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离间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稍:稍微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11.依据文意,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杀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3分)
    译文:
    (2)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4分)
    译文:
    (3)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用了哪些意象,着意渲染了怎样的意境?(2分)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下阕是怎样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唐开元初年,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 。
    (2)帝子降兮北渚, 。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体现他傲岸不驯、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5)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21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去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⒁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⒂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⒃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⒄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⒅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⒆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⒇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菅芒花:一种草本植物。
    16.本文的思路可以概括为:(2分)
    可以预约的菅芒花 —→ 不可预约的( )—→ 应当保持着预约的( )
    17.如何理解第⒁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说应如何对待“常”和“变”? (3分)
    19.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蜿蜒”一词有何含义?(3分)
    20.本文不是写雪,而以“可以预约的雪”为标题,有哪些好处?(3分)
    21.下列说法中与本文不相符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由花及人,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行文的过程,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