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后来说过,那一年的生活让他养成读史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好处就是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学着去判断。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动带着人去往未知之地。 1960年,他被划为右派。他在日记里写道:“腰不好,拿的又是短锄,有时只能双膝跪在泥里,靠双臂支撑着爬行。”双膝破损,臂膀全部红肿了,手掌也血肉模糊,很难拿笔。但他写道:“也只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才有机会学习我国的农村经济这门课。”那时他早已没有了穿背带裤的习惯,他的新工作是捡粪。因为饥饿,粪越来越少,他需要站在别人边上,等人家拉完。他在日记里对自己有“抱臂旁观”的总结。 他并非刻意宁为玉碎,但他始终有自己的底线。“文革”初期,在河南某地,外调人员要他写材料说明某人过去和国民党有瓜葛。顾准说,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对方当即打了他一个耳光。他干脆把脸送过去。对方一连打了十几个耳光之后,终于打不下去了。与他一起被下放的吴敬琏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无端指责他偷奸耍滑的地头批判会上,他冒着雨点般袭来的拳头高昂头颅喊着“我就是不服”的神态。他可以接受自己是牛鬼蛇神和反革命,但他不接受道德上的泼污。 顾准有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圣经》,有一天他看的时候,被军宣队的一个参谋发现了,便训斥他,马克思早就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你怎么能看这样的书?过了几天,顾准拿着一本《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去问这个参谋:列宁说修正主义者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了长子权,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参谋答不上来,顾准说:这个典故出自《圣经》。你不读《圣经》,就根本读不懂列宁。军宣队的人从此有意识地避开顾准。即使看见他在看书,也绕着走,以免尴尬——似乎被监管的对象不是他,而是监管者自己。顾准就是这样不认输,不服输,甚至反输为赢,颠倒被欺凌和被侮辱的处境。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历尽劫难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沉痛反思,回到巴金式的常识,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而顾准却在“文革”没有结束的年代,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已经对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智力上的进取,不是跪倒在世俗权力脚下的头脑能够创造出来的。他引述普罗米修斯的自白: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这就是哲学本身的自白,哲学本身的箴言。这也是他的信仰——人的自觉性是最高的神。有了这种穷尽事理的逻辑,就不可能扯谎,也不可能屈服。 (节选自《读者》2010年第八期) 15、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准在跟弟弟的通信中常用“睥睨”二字,表现出了他在人人穿绿军装的年代里,身居高位时的傲慢态度。 B、顾准在撤职后,登在市委简报上的检查,是由他的继任代写的,说明当时他犯的错误非常严重。 C、“凭此,他冲破了当时扎在知识分子头脑中的樊篱。”“樊篱”是指对三角尺和圆规的单纯迷恋。 D、顾准在新的捡粪工作中能做到“站在别人旁边,等人家拉完”,是因为他要借这样的机会学习我国的农村经济这门课。 E、顾准早于其他中国知识分子对神进行深刻的批判,源于他具有不可扯谎,不能屈服的人的自觉性。 16、顾准“不听话、不服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简要概括。(6分) 17、“在风暴中抠住两颗石子”的“两颗石子”具体指什么呢?“抠住两颗石子”的目的是什么呢?(6分) 18、顾准“可以接受自己是牛鬼蛇神和反革命,但不接受道德上的泼污”,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和现实加以探究。(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表达(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创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让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各级政府责无旁贷。 B、上海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C、他把这些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一览无余地告诉了我。 D、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少先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肩负着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B、在高科技带来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之际,千百万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上网成瘾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C、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D、今年是大规模开展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围绕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机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总参谋部、教育部及早逐项推动并部署相关工作。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①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 ②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 ③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④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 ⑤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⑥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22、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请你认真观察和探究图案的核心创意,并概括其寓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书籍”为话题,写两个比喻句。(6分) 例句: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驼背禅师,天天在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看到后,忍不住说:“老长,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苦差事呢?我可以找一个人为您老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地说:“别人并不是我啊!” 禅师的生活,无论做什么,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说法,不能形成条件关系。D“一定”的推断不符合原文中“可能摆脱”的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B 遇:得到赏识) 5、B ②⑦都说晚年隐居时的事。④讲的是跟从方山子的人做的事 6、A “改名叫岐亭”错,岐亭是地名。 7、(1)(4分)看他家的房舍简陋冷清,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却都显出安适自在的样子。(“堵”1分,“自得”1分,语言流畅2分) (2)(6分)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异的人,常常假装癫狂,浑身污垢,但无法看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看见他们吧?(“间”1分,“垢污”1分,“倘”1分,语言流畅3分) 8、(5分)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在水中,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看去,仿佛蘸水而开。(意思对即可) 9、(6分)诗人游湖时遇到了双飞的燕子,惊讶的发问: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再看湖边桃花似锦,诗人非常喜悦。但是又发现小桥被水淹没,无法通过,诗人很沮丧。突然间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条小船来,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意思对即可) 10、(1)甲光向日金鳞开。(2)伤心秦汉经行处。(3)落红不是无情物。(4)大珠小珠落玉盘。(5)奉命于危难之间。(6)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学文本阅读 11、AC(B“怕在客人面前打孩子丢面子”错误,手没有落下来是因为母爱。D修葺坟墓是要表达他的愧疚之情。E主题是通过这件事表现母爱的伟大) 12、(6分)(1)是一个特别爱面子的人。年少时由于看到同学们讥诮的神色,可以当着客人的面剪碎新衣服。(2)是一个勤奋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以前的生活。(3)是一个内心充满愧疚的人。他把母亲的坟墓修葺了一遍又一遍,可以跪在男模特面前放声痛哭。(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文本阅读 15、AE(B由他的继任代写是因为他一贯不听话、不服用,不会写出让领导满意的检查。C“樊篱”是指知识分子的一切学习和研究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D原因是因为饥饿,粪越来越少。 16、(6分)(1)有关部门有意调他,他却坚持留在上海。(2)不同意上级民主评议的运动式征税方法。(3)连续写文章来论证谁对谁错。(每条2分) 17、(6分)指知识和逻辑。目的是样样东西都要学着自己去判断,带着人去往未知之地。(指代2分,目的4分) 18(8分)(探究题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示例:牛鬼蛇神和反革命是非常历史时期的问题,是可以被澄清的,但道德上的泼污是对做人底线的突破,所以顾准宁可把脸送上去,让对方打了十几个耳光,也不写某人过去和国民党有瓜葛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就是在某种利益面前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社会上就没了不公、阴暗、腐败。 附:[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土。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都对他表示敬重。长大以后,改变了以往的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在当世做一番大事业,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赏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的岐亭地方。住在草屋里,吃素食,也不同社会交往。他抛弃了车马,毁掉了书生的帽子、服装,徒步往来,山里人都不认识他。看到他戴的帽子又方又高,都说:“这不就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贬居在黄州时,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好遇到他。我说;“哎呀!这不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吗?为什么流落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情况告诉 射中了。于是,他就同我在马上谈论起用兵以及古今成败的道理,自认为是一代豪杰。到现在已经过去多少日子了,但是在他的眉宇间,仍然能看到那股精悍的神气,这难道会是一个隐居山中的入吗? 方山子一家,世世代代都有功勋,他自己也应该得到官职。假如他参与政事的话,现在也已经显贵了。他的家原在洛阳,园宅雄伟富丽,可以同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有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也足以过富裕安乐的生活了。但是,他抛弃了这一切,偏偏来到这偏僻的山中,如果没有什么自得之乐,难道能这样做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异的人,常常假装颠狂,浑身污垢,但无法看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看见他们吧?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C(“一览无余”是指一眼看去,所有景物都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句中“一览无余”与“告诉”不能搭配。) 20、B(A、在“全民素质”前加动词“提高”;C、 “措施”与“提高”搭配不当;D 、语序不当,应为“部署并逐项推动”) 21、③①⑤②④⑥(做此类题,要认真仔细分析句间关系,根据这种关系,逐一确定各自的位置。通过对“因为你在聆听”句的分析,后面紧承它的应是③ (“谦逊和聚精会神”);通过 表假设的关联词“即使”,可知与它承接的应是⑤(“也”);其次是②④,剩下⑥与后句“倾听”承接紧密。) 22、(会徽图案以汉字 “世”为书法创意原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以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述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23、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六、写作(60分) 24、思路点拨:阅读审核材料,老禅师的话“别人并不是我啊!”可作为立意的关键句。可立意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