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解析】 C.“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答案】 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 A.①品藻古今,若指诸掌②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B.①肤脆骨柔,不堪行步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①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②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①体羸气弱,不耐寒暑②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解析】 B项均为“养尊处优”;C项①为“崇尚空谈”,②说的是晋的上层统治者,不是“士大夫”;D项①为“养尊处优”,②为“崇尚空谈”,与题干不符。 【答案】 A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解析】 C.“称赞”错,从“举朝以为放达(放达:过于随便,不拘礼法)”可以推断,应为批评。 【答案】 C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参考译文】 君子为人处世,贵在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只是高谈阔论,左手抚琴,右手持书,尸位素餐。 我见过有些武文弄墨的人,谈故论今,头头是道,易如反掌,到了任用他们的时候,大多数人却不能胜任。他们处在太平盛世,不知道社会动荡的祸患;在朝廷做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知道耕田种地的劳苦;地位处在吏民之上,不知道劳役的辛苦。所以,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不会处理事务。晋朝南渡之后,朝廷优待士族,有才干的江南人士,都担任尚书令、左右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机要。而其他那些只会武文弄墨的士人,大多迂阔荒诞,华而不实,不参与世事;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台阁令史、主书、监帅,各个王府、军府的签帅、省事等中下级官吏,都熟悉日常事物,办事准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都可以鞭鞑捶打,严加惩罚。所以他们常委以重任,这是要发挥他们的长处。人们常常不能正确估量(评价)自我,当时许多人都怨恨梁武帝爱惜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种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着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以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侍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一个个细皮嫰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 古人想了解务农的艰苦,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没有力气相互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用眼看(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三、语言运用 16.在下面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答案】 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17.假如以“中小学封闭式管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材”为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的主要观点写出反方的主要观点。 正方的主要观点:①“封闭式”绝对不等于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禁锢思想、封闭视野,而是一种统一管理、规范学生行为、锻炼学生自立能力的理念。②实行封闭式管理能有效避免学生发生被抢劫、泡网吧、出车祸之类的事件。③封闭式管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与其他人共同生活。 反方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中小学封闭式管理只承认了事物的内部联系,人为地割断了外部联系;②封闭式管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出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③中小学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沟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意思对即可)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8月3日电 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在北冰洋边缘海域当地时间3日清晨6点45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2点45分),遇到此次北极之旅的首个浮冰区。 “雪龙”号于8月2日驶入楚科奇海进行考察作业。3日清晨,楚科奇海上寒风袭人,雾气弥漫。当“雪龙”号沿西经168度航行到北纬69度35分时,驾驶室发现前方出现大片白色浮冰。随着“雪龙”号不断向北推进,十几分钟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浮冰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船长王建忠说,作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能以1.5节航速(1节航速约合每小时1.852公里)连续从厚度为1.1米的冰体中破冰前行,目前遇到的这种“年轻”浮冰对“雪龙”号船体基本不会造成损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初次“邂逅”浮冰,有惊无险。(或: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初次遇到浮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