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20分钟 150分﹚ 注意: ⒈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Ⅱ卷答案作答在答案卷上。 ⒉Ⅱ卷答案书写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 Ⅰ卷﹙每题3分共36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15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蹊跷﹙qí﹚ 羞赧﹙nǎn﹚ 复辟﹙pì﹚ 断井残垣﹙yuán﹚ B. 缧绁﹙xiè﹚ 施﹙yǐ﹚从 惨怛﹙dá﹚ 景 行﹙xíng﹚行止 C. 裨﹙pí﹚将 怃﹙wǔ ﹚然 馈﹙kuì﹚赠 箪﹙dān ﹚食豆羹 D.仆射﹙yè﹚ 桎梏﹙gào﹚ 殷﹙yīn﹚红 毁家纾﹙shū﹚难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折券 自惭形秽 一以惯之 四面楚歌 B.骠骑 精兵减政 一蹴而就 震聋发聩 C.恻隐 博大经深 循循善诱 凭心而论 D.荒僻 舍生取义 销声匿迹 功亏一篑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次全球规划师联盟大会,重点关注城市化、贫困问题、气候变化及危害三个问题,都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 B.算啦,你别和他计较了,等过一阵子,他会善罢甘休的。 C.德国队南非世界杯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它将成为世界足坛的明日黄花。 D. 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方五省的特大旱情牵动全国团员青年的心,他们积极响应团中央“人人捐出一瓶水”的号召,踊跃捐款,为缓解旱区人们的饮水困难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B. 在人代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有生之年,想去台湾看看”的发言传递了一位老人对祖国宝岛的赤子情怀。 C. 美媒体报道,奥巴马政府将推迟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等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后再作考虑。 D. 2010年高校招生中,北大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模式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掐尖”行动,遭到各大院校批评。 5.下列各句排列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项( )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A.③②①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①②⑤⑥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 共21分﹚ 阅读文本(一)完成6—8题﹙每题3分 共9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夫子哂之 哂:微笑 B.比及三年 比:等到 C.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相:丞相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无活用的一项( ) A.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D.浴乎沂,风乎舞雩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孔子对他们三人志向的不一致是的。哂笑子路,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用委婉的态度批评“其言不让”。曾皙的话他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了的礼乐之治的盛世,深受孔子的赞扬。 B.孔子问志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他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并且充分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C.曾皙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D.本文是语录体,但人物的语言鲜明表现其性格特征,少量的行动描写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孔子的谦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谨,曾皙的雍容飘洒,都跃然纸上。 阅读文本(二)完成9—12题。﹙每题3分 共12分﹚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diàn),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尊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史记•管晏列传》 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鲍叔知其贤 其为政也 B.管仲富拟于公室 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11.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组( ) ① 鲍叔知其贤 ②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 鲍叔遂进管仲 ④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 故论卑而易行 ⑥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牙经商,老是赔本,作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Ⅱ卷﹙114分﹚ 四、翻译及名句填空﹙20分﹚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⑵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⑶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3分﹚ 14.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⑴意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吾闻之,______________ 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⑶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第七》﹚》 ⑷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三》﹚ ⑸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滑稽列传》﹚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