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每周一练检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每周一练”系列试题(19)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
    A.谲(jué)诈缱绻(quǎn)嗥(háo)叫妍(yán)媸毕露
    B.糟粕(pò)舛(chuǎn)误巷(xiàng)道潜(qián)移默化
    C.档(dǎng)次鲫(jí)鱼与(yǔ)会缉(jí)拿归案
    D.僭(zān)称口讷(nè)郝(nǎn)然同仇敌忾(g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篇幅洽谈会融会贯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赋与和稀泥跚跚来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C.缘份白内瘴察颜观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洞悉水笼头振聋发聩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B.李白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上遭到许多魔怪袭击,他们历经坎坷,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真是大快人心。
    D.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各自为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村民们在发展副业后,生活水平从人均三百多元增加到六百多
    元。
    B填报志愿一定要慎重,掉榜之后教育局招办为了保证你有书读,会把你录入招不到生源的极差的学
    校。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这首诗共四联,分两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层
    第二层
    (2)诗的第六句“孤帆天际看”,有人说是“羡他人之归帆”,有人说是“望来舟而不至”,你认为哪个说法更好,请说明。
    答: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民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直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观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道德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消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 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
    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 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