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10年秋季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年秋季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阐明(chǎn) 禅让(chán) 大腹便便(pián) 方便(biàn) 和面(hé)
    B.谚语 (yàn) 笑靥 (yè) 妍媸 (yán) 所向披靡(mǐ) 奢靡(mí)
    C.汲取(jí) 即使(jí) 疾恶如仇(jí) 一年半载(zài) 下载(zài)
    D.稽首(jī) 跻身(jī) 犄角之势(jī) 复辟(bì) 辟芷(p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 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 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 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 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①②⑤④③ D.④①⑤③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5.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来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7.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来源:高考资源网]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注]①阃:朝廷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
    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④ 上怒,起入禁中
    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心理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2.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常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4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___________,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曹操《短歌行》)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