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回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0道小题,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酒馔(zuàn) 撮合(cuō) 东皋(áo) 安然无恙(yàng) B、尴尬(gài) 丧事(sàng) 熹微(xī) 逸兴遄飞(chuán) C、庇佑(pì) 角隅(yú) 田畴(chóu) 命途多舛(chuǎn) D、口呐(nè) 悲悯(mǐn) 睢园(suī) 碎琼乱玉(qió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B.滨水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C.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D.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3.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亲爱的伯父,十多年没见到您了。您现在安然无恙了吧。 B、我们要老实说:埋葬了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郴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过去养育了像黄克勤、肖克等一代共和国的将帅,未来还将不断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D、一段萍水相逢的经历,却让白居易铸就了名篇《琵琶行》,千古传颂。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C、细节描写是一种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描写手法。 D、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不幸的。可透过“国家哀悼日”活动,我们却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国家生活中的民主政治的进步和普通民众人文关怀的苏醒。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原书第十回,作者是施耐庵。 B、《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赋,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文中流露了回归田园之初的激动与欣喜之情。 C、契诃夫是19世纪法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他和俄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合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D、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其全盛期。其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讲求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辞藻和用典。 二、阅读与赏析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胸 章 何局长省里开会回来,胸前佩戴的那枚银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胸章引得大家无不看上两眼。调皮的打字员芳芳非要借戴几天不可。何局长一本正经地说:“这不中,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千多元呢!” 为了落实省土地工作会议精神,何局长带着秘书走了十一个县市区。所到之处,何局长胸前的那枚胸章无不引起注意。 十多天的活动中,何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猜测不透:每到一地何局长胸前的胸章总是银光闪烁。可到了晚上进到舞厅直到第二天离开时却看不到那枚胸章在他胸前闪烁。在赶赴另一个县市区的路上,他又从兜里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正地挂在胸前…… 回到机关后,人们再没见到何局长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员遇到局长又撒娇地说:“何局长,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吗?”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田秘书只好顺着杆子爬。 田秘书明白了局长的用意。接着他给十一个县市区土管局长打了电话:“何局长在北京珍宝大金店花一千多元买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们那里丢掉了。老领导很心痛,请你一定帮助仔细查找一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接到电话都能清楚地忆起何局长来时胸前银光闪闪,走时却没见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丢在自己这里了,可上哪儿找?不如派人进京买一枚送去算了。 电话打下去第五天开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陆续来找何局长汇报会议落实情况,走前都留下了一个小红包,说:“何局长,您丢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请您查收。”何局长开始一愣,后来也就随其自然了。几天工夫这位何局长便得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白金胸章。 (《微型小说选刊》2001年第19期 丁维法) 7.对何局长佩戴“为人民服务”白金胸章一事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局长佩戴一枚白金胸章,就是为了炫耀,引人瞩目。 B.何局长用一千多元买一枚胸章,就是为了作钓铒,让下属给他送相同的礼。 C.何局长何时佩戴或何时摘去白金胸章,秘书十分明白他的用意。 D.何局长竟然花一千多元买一枚“为人民服务”胸章,无疑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8.“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这里的话语和神态描写,揭示了人们怎样的心态?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何局长取信于人的心态。 B.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何局长信誓旦旦的心态。 C.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了何局长内心的诡谲。 D.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何局长虚伪的灵魂。 9.下列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讽何局长的虚伪与贪婪。 B.田秘书的善解人意。 C.讥讽打字员的巴结上级。 D.讥讽“市区土管局长”们的趋炎附势。 10.下面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反差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颇有审美情趣。 B.小说构思精巧,“为人民服务”胸章竟以白金铸就,旨在直接显示它的份量与价值。 C.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方法。 D.小说语言生动,情节诱人,它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思想,构成了小说的艺术灵魂。 三、文言文阅读(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攀哙覆其盾于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