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只能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必须写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试卷的整洁,书写的端正。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嘹亮(liáo) 孱头(cán) 笏板(wù) 丰腴(yú) B.气氛(fèn) 匀称(chēng) 迥然(jiǒng) 高擎(jìng) C.捋虎须(luō) 顷刻(qǐng) 漩涡(xuán) 鞭笞(chī) D.脉络(mò) 徘徊(huí) 中伤(zhòng) 蠹虫(d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矫揉造作 出神入化 饶有兴趣 顺理成章 B.贪图安逸 销魂钩魄 精美绝仑 艰苦卓绝 C.不可思意 标新立异 礼上往来 冠冕堂皇 D.身先士卒 如坐针毡 语无伦次 以逸代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B.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C.如果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彻底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我们将不得不义无反顾地采取果断措施,决不姑息。 D.李登辉、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当然要开好,但开好“两会”并不是非要干扰首都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 B.如今的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有点匪夷所思。 C.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D.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①,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 我 教 子 必 每 暮 令 人 往 窃 为 楚 亭 夜 善 灌 其 瓜 勿 令 知 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边亭:边境;②劬:qú 勤劳;③窳:yǔ 懒惰;④褊:指心胸狭小;⑤惄:nì 忧思。 5.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 6.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C.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老子曰:“报怨以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8.翻译与断句,共9分。 (1)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 翻译: ②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翻译: (2)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若 我 教 子 必 每 暮 令 人 往 窃 为 楚 亭 夜 善 灌 其 瓜 勿 令 知 也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9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4分) 答: (2) 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5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2)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 ,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大科学家的失误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里的一项革命性发现。以后,门捷列夫也曾想进一步弄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的思想未能从元素不能转化、原子不可分裂等形而上学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到19世纪末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的存在,为揭开原子从量变到质变的内幕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之时,他不仅不能利用这些新的科学实验成果进一步发展他的周期律学说,相反,他却极力否认原子的复杂性和电子的客观存在,竭尽全力进行反对。他说,承认电子存在不但“没有多大用处”“反而只会使事情复杂化”,“丝毫不能澄清事实”。放射性元素的发现明明表明元素是可以转化的,他却说“我们应当不再相信我们已知的单质的复杂性”,“应当消除任何相信我们已知单质复杂性的痕迹”。并宣布“关于元素不能转化的概念特别重要”,“是整个世界观的基础”。 然而其他化学家正是在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等一系列伟大发现的基础上,一步步揭示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的原子不可分和元素不可转化的陈旧观念,根据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合理内核,制定出了新的元素周期律。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新理论,比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元素在周期表中是按原子中的质子数排列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的质子数也增加,一般地说中子数也会增加。质子数的增加和中子数的增加合起来表现为原子量的增加。但实践证明,并不是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原子。一种元素中有含中子数多的同位素,也有含中子数少的同位素。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的平均数。这里所谓的质子数,就是原子核外围的电子数,也就是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序数。从而解决了门捷列夫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些探索元素周期律后来获得的成果,都被门捷列夫在反对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电子存在中错失了。 因循守旧,就这样使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奥秘的前进道路上走向了倒退,丧失了应该根据新的科学实验成果发展元素周期律的良机,为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1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捷列夫曾经想弄清而没有弄清的问题是:为什么元素的性质会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B.其他化学家在门捷列夫发现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的基础上,取其正确合理内核,扬弃其错误陈旧观念,制定出了新的元素周期律。 C.元素周期律新的理论证明:一般情况下,原子数的增加和中子数的增加合起来表现为原子量的增加。 D.实践证明:并不是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原子,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的平均数。 12.门捷列夫的失误为我们留下的有益启示是什么?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固守旧有的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不要拒绝新的科学实验成果。 B.科学研究从来是后浪推前浪.年轻人胜过老年人。 C.对不同的意见要让其发表,不要打击报复反对自己的人。 D.任何事物刚出现时都是不完美的,真理是在与错误理论的不断斗争中而成长壮大的。 13.门捷列夫的失误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扼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造成门捷列夫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不能跨题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丈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滥竽充数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5.文中有两个悬念,分别是什么?(4分) 答: 16.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5分) 答: 17.这篇小说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包括实验室的职员和学生,都加入了军队的行列,镭研究所实验室里只剩下我和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技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我把实验室所储存的镭,放到绝对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作应有的贡献。我主要的工作是为各个军事医院提供X射线检查,同时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 战争期间,利用X射线能够查出伤员弹片所在的确切位置,医生手术时十分迅速和准确。如果是骨骼和身体器官受到损伤,通过X射线也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借助这一手段,医生对许多内伤的恢复情况也能了然于心。但是战争开始的时候,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疗仪器,也没有必要的技师,在其他的医院里这种设备也是寥若晨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