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选出能表现陶潜“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一项( )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登楼赋 王 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熟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xì)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xiè,除去污秽)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qù,寂静)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dāo dá,悲痛)而憯(cǎn,惨痛)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12.对下列各句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实显敞而寡仇 仇:仇恨。 B.钟仪幽而楚奏兮 幽:拘禁。 C.路逶迤而修迥兮 修:长。 D.循阶除而下降兮 除:台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聊暇日以销忧②漫逾纪以迄今 B.①蔽荆山之高岑②悲旧乡之壅隔兮 C.①人情同于怀土兮②气交愤于胸臆 D.①虽信美而非吾土兮②假高衢而骋力 14.对文章写作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连用四个动词“挟”“倚”“背”“临”领起一组排比句子,交代了此楼的位置。 B.文章引用尼父、钟仪、庄舄的典故,意在反衬作者对自己故土的眷恋之情。 C.作者用“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两句比喻自己被长期弃置埋没的处境。 D.文章写景很有层次,由开始的“通浦”“长洲”“广陆”等到第二段“平原远”“路逶迤”等,再到第三段的“风萧瑟”“天惨惨”,与作者的情绪发展紧密相关。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2)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16.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李华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李华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李华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李华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李华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语言要得体,字数在100字左右。 18.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与解析 基础积累 1.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è zǐ 2.(1)衡 横 横木 (2)景 影 日光 3.(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作状语,有时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动词作名词,生活 (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指耕种之事 (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 5.(1)、(2)、(3)是宾语前置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是被动句。(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 6.潜 元亮 东晋 靖节 田园 7.(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 文本研读 (一)1.(1)恰逢,正赶上 (2)介词,因为 (3)距离 (4)役使 2.C 解析:①老朋友,②所以;③④不久。 3.C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 4.A 解析:“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错误,概述不全面。 5.(1)维持生活需要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2)求官找不到门路。 (3)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差。 (二)6.B 解析:“景”通“影”,日光。 7.D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8.B 解析:“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 9.(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飞累了也知道回到巢中。 (3)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能力提升 1.A 解析:“遥遥”应为“漂摇放流的样子”。 2.C 解析: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 3.C 解析:①和③都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②是介词“把”;④是介词“因为”。 4.D 解析:A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有婚姻关系的人,不包含家人。B项“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农事;今义是泛指,范围扩大。C项“窈窕”古义指(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 C 解析:C项为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6.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7.“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8.B 解析:“晏如”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9.B 解析:B项,副词,每当。A项,用……做/认为。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引出对象/介词,比。 10.D 解析:②说的是读书的方法;③说的是因家里穷经常没酒喝。 11.(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这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 参考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12.A 解析:仇:匹配,比得上。 13.C 解析:A项①连词,用来;②连词,相当于“而”。B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的。C项①②都是介词,在。D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 14.B 解析:尼父、钟仪的典故性质与作者同,属于正衬,而庄舄的典故性质相反,属于反衬。 15.(1)靠着栏杆遥望远方啊,迎着北风敞开了衣襟。平原广阔可极目远望啊,却被高高的荆山挡住了视线。 (2)顺着台阶下楼啊,愤懑的情绪充塞胸膛。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徘徊辗转反侧。 参考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很少有能和它相匹敌的。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值得我在此稍微逗留! (我因为)遇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十二年之久。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广阔可极目远望啊,(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迂回,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仕楚)做了大官虽富贵却还发出越地的声音。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政统一平正,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担心淘干净的井水无人饮用。(注:“畏井……”句喻指自己恐怕修身高洁而不为世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相互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语言表达 16.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17.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它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轻松练笔 18.写作提示: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再分析其体现的思想,然后结合陶渊明的身世生平加以重点评论。可否定,因为陶渊明逃避的是政治,不是生活,事实上他是热爱生活的,酷爱人生的,他追求这种积极的、合理的人生态度,是无可厚非的;也可以赞同,那就从政治角度说他悲观消极;还可以从两方面阐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复强求的思想,可以说是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吧。以我们的惯常思维来看,绝然不是乐观,因为它是种避世隐遁的思想,通常的话,又叫消极,是不大提倡的。可是,隐逸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文人中是相当盛行的,成了他们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且并不是很多人都想出仕的,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真义,发掘人生的某些哲理。能说是悲观的情绪吗?是消极的情绪吗?所以说,这句话,从一个积极入世、努力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人来看,是消极的,是悲观的;但如果能真由其本人来看,说这其中包含着悲观消极思想的说法就未免太过于主观了,纯粹以己度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