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一抬头——啊,雨中出现了一个身影,车子骑得那样快,又咔嚓一声停在了我面前:“让您受累了,我赶着上了一个夜班,提前请假来了,那老太太…… 我毅然转回身,陪同她走进医院。 8.“我”认为被姑娘骗了的理由是 A.姑娘的表情:“苍白俊秀的小脸上,一双眼睛惊恐的张大着。长睫上挂着晶莹的东西——其实是雨滴!” B.姑娘的答话:“您瞧,怎么办哪!”“我也是过路的”“唉……” C.姑娘递给“我”一块雪白的手帕,而且是紫罗兰香水味儿的。 D.送老人上车后姑娘不上车,并把裹在老人身上的雨衣要走。 9.老人拦车时,一辆一辆的车不但不停,反而溅了“我”满身满脸的泥水。写这个细节的意图是 A.与姑娘的善良、“我”的助人为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姑娘与“我”的善良之心。 B.说明当今社会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C.与后面的“因为世上有丑恶存在,就怀疑美好的东西吗?”相照应,同时说明他后来对姑娘的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D.满身满脸的“泥水泥浆”象征着社会风气的污浊,为的是批判不正之风。 10.从整体上来看,小说的主要手法是 A.鲜明对比,形成反差 B.象征 C.欲擒故纵,欲扬先抑 D.反衬 11.本篇小说起波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A.咳(ké)嗽“胛”应为jiǎ;C.“搔”应为sāo;D.“褛”应为lǚ) 2.B(A.“副”应为“幅”;C.“提”应为“题”;D.“橙”应为“凳”) 3.A(B.“置之度外”应为“置若罔闻”;C.“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句中误用为“慷慨”;D.“如丧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痛,含贬义,与句意不符。) 4.C 5.A(A为“像”字句,其余为比喻) 6.C(A.句偷换主语;B.“俯首”与“两面”矛盾;D.搭配不当) 7.C 二、8.D 9.C 10.A 11.悬念法;误会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