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颍(yǐnɡ) 砌石为磴(qì)(dènɡ) 石罅(xiǎ) B.徂徕(cú lái) 戊申晦(huǐ) 乾隆(qián) C.摴蒱(chū pú) 须臾(yú) 南麓(lǔ) D.绛皓(jiànɡ hào) 若偻(lǚ) 崖限(yá) 答案:D 解析:A项“罅”应读“xià”;B项“晦”应读“huì”;C项“麓”应读“lù”。 2.与例句加点字解释与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A.余始循以入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日观以西峰 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 答案:D 解析:A项,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用;C项,介词,往;D项,在。 3.对下面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C 解析:①挡在道上;②掌权的人;③弥漫;④磨灭。 4.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答案:A 解析:A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六句话分成四组,全是表现泰山冬季特有景色的一组是( ) ①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③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④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⑤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⑥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答案:B 6.下列关于古代日期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晦,五鼓 晦:农历每月初一。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六。 C.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夏至日。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八月十五。 答案:B 解析:A项应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C项应为:冬至;D项应为:农历九月九日。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① )风雪,( ② )齐河、长清,( ③ )泰山西北谷,( ④ )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7.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乘 ②历 ③穿 ④越 B.①乘 ②历 ③涉 ④穿 C.①披 ②涉 ③爬 ④越 D.①历 ②乘 ③穿 ④爬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的“鼓”字,不作动词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戊申晦,五鼓 C.噌吰如钟鼓不绝 D.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若洪钟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鼓”为名词。 9.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C.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案:B 解析:B项是比较描绘,不是比喻。 10.下列各景观中属于人文景观的一项是( ) ①或曰:此东海也 ②岱祠 ③石刻 ④摴蒱 ⑤碧霞元君祠 ⑥皇帝行宫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东海、摴蒱非人文景观。 11.“而雪与人膝齐”一句与哪一句相照应( ) A.冰雪,无瀑水 B.大风扬积雪击面 C.道中迷雾冰滑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答案:B 12.翻译下列句子。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答案:在那阴谷和阳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时齐国所筑的长城。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答案:天边的云像一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霎时变得五彩缤纷。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清代孔贞瑄对泰山日出的描写,完成13—17题。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如觳(hú,绉纱)。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转瞬,忽露半体如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léi,古时酒器)、樽,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动越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 1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为”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盖其初为海气所蒙 A.终为一轮而上腾 B.动越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