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慧褒(bāo) 庐冢(zhǒnɡ) B.音谬(miù) 窈然(yǎo) C.好游者(hào) 咎(jiù) D.何可胜道(shēnɡ) 王回深父(fǔ) 答案:D 解析:D项“胜”应读“shènɡ”。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③⑤那,那个;①语气副词;②他们;④自己。 3.从下列各项加点词中选出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乃使从者衣褐 D.火尚足以明也 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为意动用法,D项为使动用法。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B 5.选出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答案:D 解析:D项“某”不是自谦,“王某”即王安石。 6.对“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为( ) A.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好多游客来,还不及十分之一。 B.大概我所到的地方,与喜欢游览的人相比,还有十一处未到。 C.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还不到十分之一。 D.大概因为我所到的地方,与喜欢游览的人相比,还不到十分之一。 答案:C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7.下列四个句子,对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大王见臣列观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③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 B.①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 C.②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案:D 解析:①“观”为动词,意为“观赏”;④为名词,意为“景象”。 8.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答案:B 解析:B项和例句都表示转折关系。A项表递进;C项表递进;D项表并列。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答案:C 解析:A项,劳作;B项,不寻常的;D项,到了。 10.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 答案:B 11.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答案:A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钴 潭西小丘记注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曰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柳宗元被贬永州后,郁郁不得志,于是寄情于山水,写下了优美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一篇。作者借小丘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小丘虽奇,却处于僻地,又为秽草恶木所蔽,故不被人重视,贱价且久不能售;自己虽有才能抱负,却被贬荒远小州,为人所轻视。本文写景抒情紧密结合,达到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写景小品中的佳作。 1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殆不可数(几乎) B.余怜而售之(怜悯) C.以效兹丘之下(呈献) 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满) 答案:B 解析:B项“怜”,意为喜爱。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售”字不同 B.两上“其”字相同,两个“售”字也相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上“售”字也不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售”字相同 答案:A 解析:第一个“售”为“买”,第二个“售”为“卖”。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答案:那些突出而气势不凡,又屈曲起伏像背着土冒出来的石头,几乎数不过来。 15.作者用小丘际遇寄寓了自己无法施展政治才能的原因。下面对能表达寄寓原因的句子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得钴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②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③余怜而售之。 ④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⑤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⑥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