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书生论剑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阴浓处?天坛①、太庙②,依傍的是祖荫。
    注:①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1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者说是对信息的筛选。这道题难度不大,答案在文中可以直接找到。
    参考答案: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12.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出于文章的最末尾,可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应只抓住只言片语,而是要理解全文。在最后一段,作者从“生命之树”引申到“艺术之树”,说明从艺的艰辛,要想在艺术上真正取得成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批判了那些急于“成才”、急于“成名”的“艺术家”。由此可见,“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应该还含有比喻的意思。
    参考答案:这句话可有多种理解,至少要写出两层意思。例如:第一层意思是,天坛和太庙所依傍的树阴来自祖宗留下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第二层意思是比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常年累月的耕作,并非俊男美女(或空头美术家)的急就而成。
    13.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
    解析:这一题考查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整篇文章,作者都围绕这“老树”来写,要概括出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还需要我们细读课文并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1)从乡情上或对故乡的感情上。(也可答成:老树是故乡的象征。)
    (2)从历史角度或时间上。(也可答成:老树活得久长,阅尽沧桑,成为历史卷轴。)
    (3)从艺术的角度。(也可答成:老树很有风韵,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B .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各具风韵,各有其美。
    C .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凉”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的道理。
    D.享受天年的树寿终正寝,虽然可以作为老树的代表,但最终还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
    E.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解析:A项,“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文中既没有这样的句子,这话本身也说得太绝对;C项,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凉”这句话的目的,显然是紧接着的那一句,即“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D项,或许会被认为正确,因第三段末尾有这样的句子:“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其实,这正是说明了,那些老树,即使死了,也还“站着死去”,保持着它们的“艺术形象”。
    答案:BE
    二、语言运用
    15.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然是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天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灵的慰藉,______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可以使人的性情愉悦,使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从内容上看,前两条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和前后两句照应。前后两句分别有“春天”“隆冬”,那么这两句就应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同时,句中分别有“放歌”“倾谈”这些表示人的行为的动词,那么这两句也应该填写相应的动词;从句式上看,要求写成排比句,所给出的“春天”“隆冬”两句的格式为“季节+地点+动词”,那么这两句就应按这个格式来填写。后一句分析同前。
    参考答案: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是灵魂的依傍
    16.重组下面的句子,使句意衔接连贯。
    一个社会,一个地方,有了文物的装点,就有了文化含量,就有了历史底蕴,就有了文明的标识:文物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实物见证。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哪一句属于观点句,哪几句属于阐述句,即哪些内容是总写,哪些内容是分写。一般来说,论点性的句子要放在前面,阐述性的句子要放在后面。其次,要注意分写的句子概念外延的大小;要注意句子内容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如此,重新组句时,才有一定的顺序。本题“文物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实物见证”为观点句,故应置于句首。“历史”“文化”“文明”的外延越来越大,所以,应依次排列。
    参考答案:文物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实物见证;一个社会、一个地方,有了文物的装点,就有了历史底蕴,就有了文化含量,就有了文明的标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