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众相顾,迄无应者。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11.解析:A项,鄙:边邑,边远地区。 答案:A 12.解析:B项,所:均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A项,以:第一个是介词,意思是“把”;第二个是介词,意思是“因为”。C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D项,之:第一个是代词,代人;第二个是助词,相当于“的”。 答案:B 13.解析:①句写李超比武之前再四请求,③句写李超武功练成以后很得意,④句写李超好胜心切,这三句都不能表明李超技艺不精。 答案:D 14.解析:A项“愤而择日告辞而去”,原文没有提到;B项“李超敏而好学”“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错;D项“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应是重在描写人物性格。 答案:C 15.(1)解析:注意“以”“罔”的意义。以:介词,凭借;罔:没有。 参考答案:李超从此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2)解析:注意“相顾”“迄”的翻译。相顾:相互看着;迄:最终。 参考答案: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3)解析:首先注意“诘”的意义,在这里是“追问”的意思;其次“乃以僧告”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 参考答案: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参考译文:李超,字魁吾,山东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一次,有个和尚托着饭钵来化缘,李超给他饱吃一顿。和尚非常感激,便说:“我是少林寺出身,会点武术。让我传授给你吧。”李超大喜,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学武术。三个月后,李超对武术相当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问他:“你有收获吗?”李超说:“有收获。老师能的,我已经全都能了。”和尚笑着叫李超一试身手。李超就脱掉衣服,在手心里唾了一口,时而像猿飞跃,时而像鸟落下,翻腾跳跃了一阵子,骄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着说:“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到手了,让我们比个高低吧。”李超欣然同意。当即各自交叉双臂,摆出架势。接着在支撑、格斗、抵挡的较量中,李超不断寻找和尚的破绽;不料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已仰面摔出一丈多远。和尚拍手说:“你还没全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甩手撑着地面,惭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告辞走了。从此,李超以武术出了名,遨游南北,没人是他的对手。一次,李超偶然到济南,看见一个年轻的尼姑在场上耍武艺,四周围满了观众。尼姑对观众说:“翻来覆去,老是我一个人,大冷落了。有爱热闹的,不妨下场交手玩玩。”这样说了三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直没有应声的。李超在场边,不觉手痒,信心十足地走进场内。尼姑笑着向他合掌致意。刚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说:“这是少林宗派啊。”马上又问:“你的老师是谁?”开始李超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告诉说是和尚。尼姑抱拳说:“憨和尚是你老师吗?要是这样,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几次要求比试,尼姑不同意。那些围观者极力怂恿,尼姑才说:“既然你是憨师的弟子,我们就是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双方领会意思就行了。”李超嘴上答应了。但他看尼姑长得文弱,因而轻视她;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两个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尼姑却突然停住了。李超问她为什么,她只笑,不说话。李超认为她胆怯了,非让她再较量不可。尼姑才又和他比起来。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住五指向下削他的腿;李超只觉得膝下像刀砍斧劈的一样,跌倒在地起不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鲁莽了,冒犯了你,请不要怪罪!”李超被抬回了家,一个多月才好。过了一年多,和尚又来了,李超向他叙述了这件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早就断了!” 二、语言运用 16.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②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花蕊历历的、闪闪的。 ③从帘的上端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④衬托在丛绿之间,觉着格外妖娆。 ⑤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深浅之别。 解析: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海棠花——花叶——叶——花、蕊——衬托在丛绿之间。 答案:③①⑤②④ 17.依照下面的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解析:要注意展开联想,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 答案:略 读书做人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蒲松龄《聊斋自志》) “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活得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马瑞芳教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在如此艰难环境下,蒲松龄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的确值得我们佩服。请你阅读以上几则材料并结合《促织》的文学魅力,写下你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看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