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10—2011学年下期高2012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2011学年下期高2012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分七个部分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总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
    第Ⅰ部分 (选择题 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蹩(biē)进 纸锭(dìng) 干瘪 甜退隐忍
    B.瘐(yǔ)毙 三爿(pán) 两讫 忐忐忑忑
    C.攫(jué)取 丛冢(zǒng) 竦然 投机倒把
    D.香酥(sū) 打烊(yàng) 咂摸 老态龙肿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教女儿把门打开, 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
    ②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 过精神生活。
    ③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种种丑恶的道德风尚, 在下层人民中,莫泊桑
    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A.监视 渴望 因此 就 B.监督 渴望 只有 才
    C.监督 渴求 因此 就 D.监视 渴求 只有 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C.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玛蒂尔德的悲剧究竟是社会造成的呢?还是她自己造成的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B.陈奂生的心陡然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睡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
    C.珠宝店的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最后对玛蒂尔德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D.《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说它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或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或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5.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6.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千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2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红色 ②:粪土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
    B.女角遽反 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 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以叶限为上妇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120分)
    得分评卷人
    四.(本大题共3小题 共22分)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4分)
    答:
    ○2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3分)
    答: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3分)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欢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臣生当陨首, 。(《陈情表》)
    (3)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4)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5)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 倡导了古文运动。
    (6)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和俄国的 ,有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得分评卷人
    五.(本大题共4小题 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贴满格言。我们请母亲来写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