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B(指代共产主义)E(丘吉尔没有改变反共的立场) (2)指的是苏联受到法西斯侵略的情景。文中用一系列的“我看见”的句式引出,可看作是一组长长的排比句。语势连贯,很富有感染力。 (3)前三个“我看见”中,作者使用这样的称谓“俄国士兵、亲人、赡养者、战斗者、保护者、母亲、妻子、村庄、少女、儿童、祖国、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家园”,后5个“我看见”中,作者这样表达“纳粹的战争机器、普鲁士军官、特工高手、德国士兵、蝗虫、恶棍”。描述苏联一方时,作者用文字表现出一种平静而坚定的意境,将苏联的战争写得有尊严、有正义;描述德国一方时,作者不仅鲜明地表现出纳粹的横暴和残忍,并且用一系列的诸如“愚笨迟钝、惟命是从、得意忘形”等修饰语来表达自己的痛斥愤激之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情感态度清晰而明确。 3表达了三层意思: (1)英国将向苏联尽力提供一切援助 (2)希望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同盟都援助苏联 (3)在援助苏联的态度上,大家都永不改变。 作文推荐 不同的“声音” 高一(2)毛天奇 记得还是幼儿园,老师、家长夸我的声音清脆婉转,我是小小歌唱家,小学时也如是。 唱出一句歌词,带着颤音,不仅周围人人鼓掌,连我自己也为这“清泉”滋润了。 因而我酷爱唱歌,不过快上初中时,有人跟我说:“你的声音粗了!”我才不信呢!我的耳朵里传出的还是那么清脆悦耳的歌声,这点我比谁都清楚。 初中了,我还是经常唱歌,可刚一唱,立刻就有女生堵住耳朵,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捂着耳朵叫喊道:“别唱了!难听死了!太粗了!”骗人!骗人!我的声音我能不清楚吗?后来连父母也说道:“别唱了,公鸭嗓子,和过去不能比了!”连你们也嫉妒我的歌喉!我只是这样想。“我防物议,照常歌唱”,我的声音我最清楚。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谁见了我都会这么说,就连唱得好的也来批评我,我的耳朵难道出了问题?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进入了这样一节物理课。 “声音的传导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固体传导,液体传导以及气体传导。我们人类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其实是通过骨膜传导使自身听到的,而他人则通过空气传导听到你的声音,所以听到的声音质感自然是不同的。” 我更加动摇了,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在骗我,不敢相信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区别那么大。 有一天做英语练听力时,我突然想到为什么我不录下自己的声音然后听一下呢?我换上新磁带,心不知怎的”怦怦”地跳,揭开谜底的时刻到了,我郑重地用手按下了“RECORD”键,把脖子凑到录音机前,摆出僵硬的动作,用我最完美的歌喉唱出了一首豪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唱罢,我用我那发抖的手按下了“PLAY”,竖起两只耳朵等待着真相的揭晓。 “啊!……”我心中大叫一声,立刻按下了“STOP”,这仿佛是那湖中自由自在的大公鸭的放声歌唱,又似《蜡笔小新》中主人翁的《大象》一曲,我躺在床上,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 直到今日,在我用我那“骗人”的双耳亲自见证了事实之后,我才明白周围人都在实话实说,只是我固执己见。也许,不是那耳朵欺骗了我,而是我自己欺骗了自己,那不同的声音只有一面是对的,而我却执著于错误的一方。 说件近的真事,因为某种原因我找到了班主任老师,一直认为纪律不错的我被老师一句话吓傻了:“你课下说话声音太大,纪律有待提高”。又是不同的“声音”,我不会再执迷于我对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坚信“旁听者”听到的比你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往往更准确。 人生中许多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往往不够冷静、全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希望每个人能在不同的“声音”面前做好判断,多去从他人那儿“听”自己,这样才能头脑清醒地走好人生之路。 [评语] 这是一篇以“声音”为话题的限时作文。作者很好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日常的小事入手,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文笔亦幽默可爱。(指导教师:于鸿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