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临沂高新实验中学10-11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临沂高新实验中学10-11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Ⅰ卷
    一.选择题(3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拔擢(zhuó) 接榫(sǔn) 蕴藉(jí) 怏(yàng)怏不乐
    B.熟稔(rěn) 迤(yǐ)逦 髭(zī)须 载(zài)歌载舞
    C.逋(bū)慢 叨(dāo)陪 付梓(zǐ) 命运多舛(chuǎn)
    D.坍(tān)塌 舳(zhú)舻 毗(bǐ)邻 模棱(líng)两可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尺牍 盘缠 碎琼乱玉 臭名昭著
    B.笼统 下塌 冥顽不灵 皇天厚土
    C.拮据 筹划 不及不离 不落窠臼
    D.矫首 希冀 安然无恙 哀声叹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B.区别这些商品的真伪并不困难,然而在极低的价格诱惑面前,许多人仍对假冒商品趋之若鹜。
    C.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D.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应做到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C.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D.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 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 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孟秋九月。
    D. “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边城》是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情美和风情美。
    B. 《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本文辞采华美.音律谐和.句式整齐.多用典故,充分体现了骈体文的特色。
    C.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中,有一种名为“表”的文章。表文词藻清丽,情感真挚,《陈情表》.《出师表》等表文都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D. 《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是罗贯中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编撰的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往) 而征一国(夺取)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称赞)
    B.生生所资(凭借) 三径就荒(接近) 审容膝之易安(明白)
    C.家君作宰(县令) 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穷且益坚(贫穷)
    D.形影相吊(安慰) 除臣冼马(授予官职) 不矜名节(怜惜)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于 —— 急于星火 访风景于崇阿
    C.以 ——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D.见 —— 慈父见背 遂见用于小邑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襟三江而带五湖
    A.眄庭柯以怡颜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悦亲戚之情话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译:(我)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遗憾的是晨光朦胧,天才刚刚放亮。
    B.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
    译: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的真正颜色吗?难道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吗?
    D.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译: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1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冲照管草料场,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这反映了他性格中细心.缜密的一面。
    B. 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上有很多的“套子”,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恐惧变革而逃避发展变化的社会。
    C. 归田后,陶渊明农忙时参加农事,农闲时乘兴出游,心情愉悦乐观,但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
    D.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他想象出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胸怀大志.无所畏惧的人生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每题3分,共12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认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在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通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八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
    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2、对下面两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筮仕,决以蓍 决:折断
    B.弃疾间与之游 游:交往
    C.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幸:幸运
    D.州罹兵烬,井邑凋残 兵:士兵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即众中缚之以归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①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 ②臣乃敢上璧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勇武的一组是( )
    ①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②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即众中缚之以归
    ⑤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辛弃疾曾占卜自己的仕途,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