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长春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24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恸(tòng)哭 端倪(ní)   阒无一人   执拗
    B谛(dì)听  狙(zǔ)击   毛骨悚然   回銮
    C氛(fèn)围  唏嘘(xīxū)  莫明其妙   糙米
    D阿訇(hōng) 行(xíng)伍  撼天振地   跻身
    2.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24字工作原则言简意赅,以应对危机为出发点,既管当前又利长远‘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
    B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C东风城里的人,对外来人员的所有问题都微笑着不予回答,但看得出来,这里的居民安之若素,或许“神七”发射本就是他们平静生活的一部分。
    D唐朝大诗人李白一向写诗都是开门见山,一下笔就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如《远别离》的第一句就是“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蜀道难》的第一句是:“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德国畅销小说,在甫落幕的奥斯卡获得最佳女主角。
    B尽管圆明园管理者和中国政府强烈谴责非法拍卖圆明园兽首的行为,可是兽首最终还是如期拍卖,视中国国民于不顾。
    C2009年3月7日下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来到拉萨市扎西居民区,和数十位各族各界群众一起畅谈民主改革50年来的西藏今昔。
    D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4月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讲时说,美国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无核武器的的世界而努力。
    4下列语句顺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叫台下做到的,台上的人必须首先做到.
    ②否则,当他在台上讲的时候,就不仅难以制止台下讲他,而且有损于党的原则的严肃性。
    ③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常常可以见到:一个人在台上讲的和他在实际中做的不一样,结果就会导致“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场面。
    ④如果在台上只背“台词”,和自己的行动是两码事,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B墨子 (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C孟子 (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属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D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属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文言文阅读: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穷困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担忧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子路宿于石门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 其何伤于日月乎
    C.赐,而志不远矣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
    D.人之不我信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