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4分) 答: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7.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5分) ①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②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④忧劳可以兴国, 。(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说《红楼》(节选) 王蒙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其失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一些神话的、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⑤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 “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8.第①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0字)(4分) 19.第④段说,荒诞、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是指什么?(6字内)(4分) 20.第⑤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两条写出,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的梦幻化,都不是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认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六、(9分) 22.仔细阅读下面例句,任选两个对象,按照例句的形式进行描述。(6分) 例句:平常心,是惊心动魄激战后那只动情的琵琶,是车水马龙的马路边那朵小菊,是历尽艰辛后那宽容平和的笑容。 供选择的对象:温馨 幸福 坦然 感激 大度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给下边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了解决农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江西省分宜县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即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金由县、乡、村按5:4:1的比例分级负担。凡持分宜县农业户口、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00元者,即可申请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与传统的困难救济相比,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发放面更广,发放更及时。 标题是: 七、(60分) 24.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CDDBBABBCBBBDA 1、C A项中“冠”应读作guān;B项中“寥”应读作liáo;D项中“帖”应读作tiē。 2、D A项中应写作“宣泄”“自惭形秽”“纨绔子弟”;B项中应写作“委曲求全”“雕梁画栋”;C项中应写作“沧海一粟”“轻手蹑脚”。 3、D 4、B(侵扰:侵犯骚扰。 侵犯:以武力入侵他国或去害别人。消逝:时间过去,不服存在。消释:疑虑,怨恨或误会等消除。诉说:倾诉,陈述内心的感受。 述说:叙说说明事情的原委。渡过:通过水面,由一头到另一头。 度过:时间上经过、经历。) 5、B (A“不但”移到句首。C去掉“不”。D“是”前加“这两种能源”) 6、A 7、 B 8、 B 9、 C 10、 B 三、文言文阅读 11.B(造,造访) 12.B(B选项都讲作语气词,表祈使语气;A选项第一个以讲作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讲作介词因为; C选项第一个讲作动词做,第二个讲作动词装作;D选项第一个讲作动词去,到,第二个讲作代词) 13.D(①项是使动用法;④项是意动用法;②③项是名词活用做状语) 14. 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四、翻译、诗歌鉴赏及背诵默写 15.(1)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 (2)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 (3)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 16、①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②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17.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石破天惊逗秋雨 ③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④逸豫可以亡身 ⑤人间正道是沧桑 18、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19、现实生活(或世俗生活) 20、①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②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的自由(或二度创作的自由) 21、AC 六、语言表达 22.(6分)(1)温馨,是闲静的黄昏母亲为孩子抹去疼痛的那双手,是孤寂的夏夜独自倚在窗边聆听的小提琴曲,是疲倦的午夜家人所留驻的那盏昏黄的灯。 (2)幸福,是历经磨难后那双双起舞的彩蝶,是炊烟袅袅的晚霞里那羞红的夕阳,是艰苦征途中那只粗大温暖的手。(部分答案仅供参考,请老师们酌情给分) 23.江西分宜农民享受低保(江西分宜实施农村低保制度)(3分)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于是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