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吃茶”、“吃烟”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2006安徽高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C.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解析:A项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等支出的费用”。B项“完成”与 “进步”不搭配,“完成”宜改为“实现”。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 ,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A项搭配不当,“焕发”与“芬香”不搭配,应改为“散发”。后句的“把人们带到”应改为“把人们的思绪带到”。B项搭配不当,“高校学生的培养”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D项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前面“抓不抓”是两个方面,后面“后继有人”是一个方面。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热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解析:A项搭配不当, “教育问题,是……过程”不搭配。C项“本月中旬前后”表意不明。D项“防止余震再次发生”搭配不当,地震只能“防”不能“止”,“再次”赘余。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市场机制将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中发挥作用。 B.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汽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C.讨论战争和平等严肃话题的国际舞台纽约联合国总部,将破天荒首次出借给电影公司拍摄电影。 D.在他的眼里,一切爱国的良策,只要使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就会遭到贬谪、监禁乃至满门抄斩。 解析:B项主谓搭配不当,可将“研制的”改为“研制了”。C项成分赘余,“破天荒”和“首次”选一个即可。D项主语“良策”与其谓语“遭到贬谪、监禁乃至满门抄斩”搭配不当。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义和团英勇不屈的斗争,打垮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企图。 B.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世界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地区和平的“维和”行动,已经成为联合国的重要使命之一。 C.一位同学悄悄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D.最近,总公司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健全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打垮”改为“粉碎”。C项表意不明,“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有歧义。D项谓语残缺,应在“健全与完善”前加谓语“做好”。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天,王校长请著名教育家来我校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B.他的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光辉的事迹。 C.从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心获悉,沙尘从内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 D.市长在昨天的大会上再次强调: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指教”与“问题”不搭配。B项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搭配。D项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保持”前加上“能否”。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非常坚定地认为只有俗的娱乐才是有价值的娱乐,只有俗的娱乐才是永久的娱乐。只有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观众,更贴近世俗的娱乐,才是更有价值的娱乐。 B.当我看到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感到主人公保尔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C.在一年一度的广州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D.思想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解析:B项主语残缺,应去掉“当”。C项词序不当,应改为“洽谈会的丰富多彩的”。D项“政治”前应加上“学习”或其他恰当的动词。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也被看作是自留地,而加禁止、取消,害得文化、教育战线几乎成了一片荒漠。 C.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不仅是学生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D.凝视着老人慈祥的笑容,又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半个世纪前的清华园。 解析:A项多重否定不当。B项“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是几种“行为”,“自留地”是“事物”,“行为是事物”不通,主宾搭配不当。句子的前半段应改为“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也被看作是种自留地”。D项无主语,后一分句可改为“我的思绪又被带回……”。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微山湖上静悄悄(节选) 李木生 ①这是个野性的湖。这是个在野的湖。 ②在野的王子殷微子,就是在弟弟纣王荒淫腐败得不成样子却听不得丁点反对意见、全国已民怨云积、坟墓一般死寂的时候,毅然出走,被这个偏远的山野之地留下的。留下他,( )因为他是一个王子,( )因为他是一个清白的仁者。死了,就埋在山上,为了记住他的仁,山也叫做了微子山、微山;再后来,这里成了湖,山也成了湖中岛,微子的墓却一直好好的。至今,汉代名相匡衡所立的“殷微子墓”碑,还静静地守护在微山岛上的殷微子墓前。 ③本来,这里才真正应该算是中国汉族的发祥地之一。汉民族的“汉”字,不就因为刘邦建立了汉朝的缘故吗?而汉刘邦起事的家乡沛县,就在现在的微山湖畔。他出去了,当了皇帝,微山湖不眼热也不眼馋,更没想到去争个什么“名闻遐迩”的地位。出去的,大多是高蹈于庙堂,隰洼之地不必去高攀什么;进来的,是智者仁者或智仁的回归者,那是可以为伍的。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真是说得太好了,这里有山有水,总会有不恋庙堂甚至厌恶庙堂的乐山乐水的“湖友”“趋之若鹜”吧?那个“运筹帷幄”、帮着刘邦打下江山的张良,不是拧着脖子不要齐地富庶之区的三万户封地,而选择了这里仅有万户的穷留城吗?微山岛上,也有着张良墓,连他的留城也早已被微山湖水淹没了,这真是彻底遂了他的愿了。当再大、再辉煌的走狗,也不如做一个人舒心,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人。回回,站在他的墓旁,就听到微山湖的涛声里,有一个声音在说:“狡兔死,走狗烹……” ④不知( )微子、张良榜样的感召,( )这方水土本身就富含着智仁的营养,光是汉朝,这里就出了一大批心性如水般澄明独立的高士,如姜肱,如郑均。还有玄学家王弼,文学家王粲,哲学家仲长统,医学家王叔和…… ⑤布雷兹•巴斯尔说人类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那么微山湖正是芦苇茂盛的地方了。 ⑥我常常想,微山湖就是一块海吧,好让我们这些远离海洋的人生多些水的韵味与憧憬。 ⑦水至柔,水至善,水又至洁,水更至健至美,永远向前,“不舍昼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世界命脉所系。就是面对沙漠绝对一元的专制,她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非但要冲出禁锢,还要在死寂的戈壁留下多元的生命的绿洲。不如停滞,拒绝腐败,“改革开放”,向前,向前,水的队伍向海洋。海是最大的自由,海是最终的解放;海是时间的总汇,海是生命的交响。 9.给第②和④段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0.“微山湖正是芦苇茂盛的地方”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是什么? 11.作者写微山湖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12.最后一段,作者因水而畅想,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9.解析:关键要理解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第②段的句子是并列关系,第④段的句子是选择关系,还要注意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 答案:不是 而是 是 还是 10.解析:不要只看“芦苇茂盛”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芦苇茂盛”深层的比喻义。文中写的关于微山湖的一些名人志士很多,就像茂盛的芦苇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