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C、传其事以为官戒 D、履至尊而制六合
    19、下列加点字中与“郯子之徒”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杜赫之属为之谋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1、《师说》一文作者就从师之道与社会现状阐述了许多见解,其中有些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些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试举例分析。(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12分)
    ①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②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③陛下贞观之初,损己以利物。至于今日,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此其渐不克终三也。……
    ④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则不闲而自疏;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兴邦之义?此其渐不克终四也。……
    22、选文节选自唐朝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其中“疏”是 的一种文体。作者写作此“疏”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23、从全文看,魏征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渐不克终”的原因。试根据选文分条加以概括。(4分)
    搜求珍奇,清新寡欲之心渐不克终;
    ;
    ;
    24、劝诫君王,亦为“批龙鳞”,不仅需要大勇,还需要大智。试结合选文第二节,说说魏征劝谏的艺术。(4分)
    二 作文(70分)
    近年来,各种评选层出不穷:自打有了超级女声的红火,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等等选秀活动相继推出;感动中国、十大杰青等等的评选也引人关注。07年评选世界新七大奇迹,长城入选,而拥有金字塔奇迹的埃及断然拒绝参加评选,说:金字塔早已是世界人民心中的奇迹,没必要再通过投票竞选……你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请以“评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1、钱永健找到了让绿色荧光蛋白更亮更持久发光的方法(并创造出了更广泛的荧光蛋白色彩,包括黄、蓝、橙等颜色);展示了以绿色荧光蛋白为基础的反应物的一系列应用可能;推动了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界的使用(一点1分,共3分)
    2、展现了钱永健广泛的兴趣爱好,也证明了兴趣爱好需要与自己的科研相贴合的看法。(2分)
    3、D(3分)
    4、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找到让绿色荧光蛋白发光的方法将高深的科学研究简单化的作用。(2分)
    5、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好奇心与探求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调整自己努力方向的魄力、谦和的品性等等。(能写出四点就可以给2分)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任一方面的体验。(例子恰当1分,分析2分。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3分)
    (二)6、《回忆鲁迅先生》(1分)
    7、(1)耐脏、经磨,宜于御风沙;
    (2)代穷教书匠遮掩了几许寒酸;
    (3)在黑暗年代躲避灾祸 (答出一点给1分)
    8、(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或传神(1分)地表现了穿着蓝大褂在异邦马路上行走的寒酸可笑、不合时宜(1分)。
    9、上海不流行蓝大褂,穿它易被注意、盯梢,甚至会牺牲,穿皮袍则无此危险。(2分)
    10、B(线索是穿衣不能等闲看) 、D(二者同为论据,说明对“许多有关穿着的话,当年都不求甚解”)(6分)
    11、从语言、神态、动作几个方面入手,活画出鲁迅先生的幽默和对青年人的一片爱护之心。
    例如:“鲁迅先生忽然把眉头一扬,就像哥伦布望见新大陆似的,把我这‘是非之衣’一打量,惊异地说:‘蓝大褂!不行,不行。还有好的没有?’”,“眉头一扬”、“打量”等神态、动作描绘传神地刻画出鲁迅先生看到蓝大褂之后的惊异,“不行,不行。还有好的没有?”一语则表现出鲁迅先生对我的关爱。又如“鲁迅先生一见,好像发现了我的保险单一样,喜不自胜地说:“好,好!满及格!”以及“他放心了。面露微笑地喷了一口烟说:“……”,“满及格”、“喜不自胜”、“面露微笑”、“喷了一口烟”等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宽和慈爱。此外,文中出现了对作者交代的话语也说明了鲁迅先生对“我”的关爱之情。
    (角度1分,举例1,分析2分)
    12、揭示了古今中外不同地域都存在“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世俗风尚(或只认衣冠不认人的鄙俗世风),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此种社会现象的鄙夷和憎恶。(3分)
    三、13(1)而倔起阡陌之中;(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千载谁堪伯仲间;(4)晋代衣冠成古丘;(5)黄沙百战穿金甲;(6)欲辨已忘言;(7)南朝四百八十寺;(8)收之桑榆。(6分)
    四、14、送别;(1分)15、D (意境凄迷朦胧)(3分)
    16、上片描写送别情境。青蘋满溪,垂柳绕堤,山月低垂,送者在溪水之西与行人分别,景致悲凉,借景抒情,表现出送者的低沉哀婉的心情。下片描写别后情境。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寒风凄凄,寒鸥飞舞,意境凄迷朦胧,融情入景,表现出送者与行人分别后凄楚悲凉的心绪。(能从上下片任意角度分析情景关系3分,能指出上下片情感的变化,结合全词分析4分)
    五、17、高出、超过;糊涂;同列;固定(4分)
    18、B; (2分) 19、A(2分)
    20、(1)不知道断句,有的人去学习(问老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学习(不向老师请教)。(3分)
    (2)(以)地位卑贱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于谄媚。(3分)
    21、举隅:值得借鉴:作者为教师的职责界定为传道、授业、解惑,直至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表明教师既需为经师也需作人师。(2分)局限性:作者所说的“道”,仅局限于儒家之道,所说的“业”也仅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士大夫的偏见和局限。(2分)
    六、
    22、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的奏议的一种文体。(1分)君王在平定天下之后,出现了追求浮华、轻小远贤、逸豫享乐、贵珍奇而轻五谷的现象。(用原文“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2分,用自己的话把代词“反之”表述清楚3分)
    23、纵欲拒谏,损己利物之心渐不克终;(2分)
    疏贤昵佞,慎习与善之心渐不克终;(2分)(意对即可)
    24、(1)引汉文晋武辞马焚裘的历史典故(1分),指出他们“俱非上哲”尚且能如此,含蓄地指出以明君自诩的唐太宗更不应搜求珍奇。(1分)
    (2)从贞观之初,无为无欲,“远被遐荒”,如今搜求珍奇,“见轻于戎狄”进行正反对比(1分),告诫君王“清新寡欲之心渐不克终”,加强说服力。(1分)
    七、作文
    角度举隅:评选是一种传播(通过评选带来正确导向,如感动中国);评选的负面效应(如大学排行榜带来的贿赂事件,更多人不想脚踏实地而期待一夜成名等);评选只是一种形式;评选是民意的载体;评选是对才能的肯定(如十大运动员评选,十大杰青评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