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唐山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唐山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按相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卷Ⅰ、卷Ⅱ填空题、解答题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卷纸上。3.答卷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提笔忘字”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密至,谋曰:“今天子远在辽左,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下计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吾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密计不行。玄感至东都,所战必克,自谓功在旦暮。既获内史舍人韦福嗣,遂任之,故谋不专密。福嗣耻见执,策议皆持两端。密揣其贰,谓玄感曰:“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请斩以徇。”不从。
    时东郡贼翟让聚党万人,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曰:“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让由是加礼,遣说诸贼,至辄下。因为让计曰:“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不如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让听之,遂破金堤关,徇荥阳诸县,皆下。荥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合兵讨让,让素惮须陀,欲引去。密曰:“须陀健而无谋,且骤胜易骄,吾为公破之。”让不得已,阵而待。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伏发,与游军乘之,遂杀须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 适:恰好
    B.顿兵坚城下 顿:驻扎
    C.此实刘、项挺兴之会 会:时机,机会
    D.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 少却:稍稍休息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密“趣解雄远、多策略”的一组是(3分)( )
    ①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②公之下计,乃吾上策。
    ③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 ④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
    ⑤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 ⑥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碰见骑着黄牛,一边走一边读书的李密,赞叹他勤奋好学;与他交谈后,认为他见识过人,谋略出众。
    B.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李密为他提出三条计策,但玄感认为李密所说的下计才是最佳策略。
    C.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
    D.李密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勇气可嘉,亲自带兵采用伏击的方式杀死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5分)
    ⑵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8—9题。(11分)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 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释:①洛滨:即富直揉,字委中,北宋宰相富弼之孙。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②筠溪:即李弥孙,字似之,自号筠溪翁。凼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
    ③张元干:宋代词人,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福州。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8.“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并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9.指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