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验题
    湛江四中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验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5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伎(jì)俩 孝悌(tì) 碑碣(jiē) 噤(jìn)若寒蝉
    B、歼(jiān)灭 果脯(fǔ) 回溯(shù) 休戚(qī)与共
    C、提(dī)防 哂(shěn)笑 伺(sì)机 悄(qiǎo)然无声
    D、趑(zī)趄 刹(chā)那 赝(yān)品 海市蜃(shèn)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防犯 曼延 枉费心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厮打 搏杀 一切就绪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缔造 愧叹 虎据龙盘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D、消蚀 辐射 洗耳躬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曝十寒)
    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二、下面的两段文字是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开究”,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6、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7、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与旨越,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三、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8、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军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9、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10、“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四、阅读《这个世界的音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起越来越拥挤,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心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顺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11、对“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中“面临的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系统的复杂,我们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嘈杂。
    B、由于“声音”的嘈杂,一些有意义的信号我们很难从中选择出来。
    C、我们在通讯中所传递的信号并非全部是携带信息的、切题的。
    D、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12、对“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短暂的沉寂是可以的,但长时间的沉寂就会令人恐惧。
    B、自然界中需要对生物改进发声装置,过滤那些含糊不清的嘟哝声。这时就要有短暂的“沉寂过程”。
    C、大自然中虽然存在着令人厌烦的“嘈杂”声,但生物的发声是必须的,有些还非常可爱,所以完全摒弃“声音”是绝对不行的。
    D、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所以我们不能禁止生物休息。
    13、下列说法中与文章内容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白蚁发出的打击乐似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B、白蚁为表达一种紧急的意义可以通过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强大的声音。
    C、蝙蝠为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必须几乎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D、白蚁只有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14、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了利用声音来进行大量的闲聊,必须通过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
    B、要从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中剔除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份,需要我们人类长期的富有耐心的观察。
    C、蝙蝠用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来代替眼睛的扫视,目的是用来准确无误地发现小昆虫。
    D、蝙蝠只有在进化中配有一定的导向装置才能在飞行中准确地发现周围的一切小昆虫。
    五、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