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唐诗五首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山居秋暝》一诗,完成1~3题。 1.本诗第三联写景用了衬托的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应从动与静的关系上分析。 答案:本联以“喧”来反衬“静”。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平和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会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2.本诗第四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的“留”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怀。 3.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人格情操方面来说,诗人以物芳而明志洁,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表现了自己的人格美。从社会理想上来说,这是以人和而望政通,在全诗的意境中体现了王维的社会理想。 二、阅读《石头城》一诗,完成4~6题。 4.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什么情景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片荒凉的景象。 5.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因它曾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矮墙上来,可这已是一片空城了,诗人的无尽感叹蕴于其中。 6.《石头城》中,诗人登临怀古,石头城是历史遗迹,厚重无言,诗人是如何将怀古之情写得生动传神、感人至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选取了两个具备动感的情绪化的意象——江潮和明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作者笔下,江潮激烈地拍打城墙却无人欣赏而落寞退去,多情的明月不知人事的变迁,依旧从东方升起并不忘光顾古城。江潮有意,明月多情,而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 三、 7.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我们描绘出了幽清明净的自然之美。请你用自己的话描写出这两句诗的情境,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1)在所描写的语段中要至少用一种修辞,如比喻、夸张、象征等等;(2)所写语段的语意要合乎诗句的语意;(3)字数不少于40字。的泉水如白练似的,拥抱着明洁如玉的卵石,淙淙地流向远方。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盘旋)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生) B.潦倒新停浊酒杯 (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 (岂待) 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而筑的墙)山居秋暝 (晚) D.竹喧归浣女 (竹林中声音喧哗)黄沙百战穿金甲 (磨穿) 【解析】选C。“女墙”应译为“石头城上的矮城”。 2.下列诗句中,朗读节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解析】选D。D项为“二二二一”的格式(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他的为“二二一二”的格式(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 B.莲动下渔舟 C.青海长云暗雪山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选A。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C、D两项为形容词使动用法。 4.下列对诗歌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 B.《从军行(之四)》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 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色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 【解析】选C。A项“浣女”“渔舟”为间接描写;B项并非“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应为坚定深沉;D项写出的应是作客异乡、悲秋苦病、忧时伤国之情。 5.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意春芳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明月松间照(2)无边落木萧萧下(3)沧海月明珠有泪 (4)只是当时已惘然(5)王孙自可留 6.(2009•广州检测)仔细观察下面一幅以“羡慕”为题的漫画,紧扣画题,展开联想和想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漫画的内容描写出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拟人除外),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